上游下游生态考验一条国际河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5-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来自湄公河的电子邮件:担心澜沧江水利工程破坏生态环境
来自河流专家的看法:这些水坝可以对天然径流进行充分调节
一封发自泰国北部湄公河畔的电子邮件引起我的好奇,写信人是泰国的黎永生。他说:“正在澜沧江———湄公河上进行的水利工程破坏了他们的生计和生态环境。工程把河里的岩石、暗礁、急流和浅滩统统炸掉,而它们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沙丘和急流中的一些植物在无雨的季节生长,在雨季便成为草食性鱼类的食物。在急流及卵石上长的淡水水草是鱼类和当地居民的食粮。岩石、暗礁、急流和浅滩是鱼类繁殖的场所和食物来源,我担心河流的改造威胁到湄公河鱼类的多样性,包括一种濒临绝种的大鲶鱼,是现时全世界体积最大的淡水鱼。”
他还提到上游云南漫湾电站的运行可引起水质与水流的改变,导致下游的鱼获大幅减少。梯级电站(水库)的建设还会污染水源,破坏下游的用水文化。
为了验证这些疑问,我拨通了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博士的电话。
何博士说,按照国际惯例,这种规模的工程应从工程总经费中拿出2%,以竞标方式作环境影响评估,但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还处于行业垄断状态,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影响评估还做不到。当前世界上对修水坝有很大争议,但我国并没减慢建坝速度,目前在建的水坝仍有300多个。他认为,修坝有利也有害。
世界银行对其1960-1995年期间资助的大坝项目进行过回顾评价,结果显示:在考虑社会与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所建大坝的26%效果不好,26%效果好,48%需要改善。发达国家认为水电建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导致水文、水环境变化,使鱼类及野生生物减少,对大坝均持否定态度。发展中国家针对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则坚持大坝建设的必要性。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自北而南流经5个国家,干流长达4880公里。它流经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当地人担心上游多建大坝拦截了下游的泥沙,从而减少湖中鱼类的营养来源;老挝也担心万象(月亮)城因泥沙减少会加大防洪负担。但中国科学家说:他们那段河流中的泥沙来源主要是当地农耕导致的水土流失,与上游建坝关系并不大。
何博士认为,为通航而整治河道对生态的影响不是主要的,更多问题来自修建水坝和电站。一些礁石、浅滩被炸后会改变水的流向和速度,一些回水区因此消失,使回游鱼类失去产卵繁殖的生态环境,但这只是局部的影响。澜沧江两岸都是高山峡谷,不像黄河在平原上流过,因此,治理河道对两岸生态没有直接影响。至于航运增加了旅游船只的污染、漏油、快艇搅起波浪过大等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解决。
澜沧江干流多为高山峡谷区,水能集中、耕地稀少、人口密度低,社会经济不发达,开发梯级水电站与全球一些大坝和下湄公河规划的干流大坝相比,在土地淹没、移民、投资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面对澜沧江丰富的水利资源,水利专家惊叹他们发现了一个聚宝盆,而目前的水能利用率却低于5%!生态学家也在惊叹,这里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生态资源宝库,这条河中的生物种类仅次于世界之最亚马逊河!经济学家更是感叹,渴望消除贫困的人们怎么还不看不清金子的价值!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澜沧江领域一个个特大工程立项、开工、完成,一座座电站并网发电,200万亩橡胶林建成,一个个机场开航,一条条高速公路开通,货船开到了曼谷、万象……真是日新月异。
面对飞速开发的热潮,国际上很多科学家提出修建水坝的前提:不能威胁国家公园、文化遗址、热带雨林、濒危物种栖息地;能够提高公众健康水准而不造成水传播疾病;对下游渔业没有威胁;对下游水质和水供给没有威胁;灌溉工程不会导致盐渍化和水浸问题;对工程流域立即进行森林再造等等。何博士说,我国有关方面对这些已有所考虑。
说到澜沧江在中国境内的水利工程对下游河水流量的影响,何博士很乐观。他说,这些水坝可以对天然径流进行充分调节,雨季减少流量,利于防洪;旱季增大流量,确保旱季灌溉,使全年通航,还能减少海水入侵。
何大明说让他担心的,一是回游鱼类都要往上游去产卵,峡谷激流与它们的生存繁衍有着天然的联系,修建大坝等于在血管里埋下血栓。因此,亚洲国际河流中心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绝不能在回游鱼类很多的澜沧江支流南斑河、南腊河、南阿河修水坝,而应在这些地方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二是众多水库会使水温降低、水污染加剧和河流净化能力降低。这实际上是上游生态受损而下游获益。
据资料反映,柬埔寨95%、老挝80%、缅甸90%、泰国东北部92%、越南湄公河三角洲98%的能源消耗来源于木材,我国澜沧江流域农村60%以上的能源来自薪材,造成对森林的极大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水电站能解决一些城镇和企业的能源问题,老挝、泰国等都将从中国购买水电能源,这有利于保护森林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张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