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9-1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1 基本功能 2.1.1水土保持监测功能 根据门头沟区特有的地形、地貌、降雨、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措施等特点,坡地径流监测小区选择了荒坡地、农作物、石坎梯田、经济林、树盘和休闲地等不同类型的径流小区,观测在降雨情况下,不同侵蚀强度小区、坡耕地及坡地治理措施小区的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及部分污染物流失量。分析研究各种侵蚀强度坡地的水土流失量及部分污染物流失量、坡耕地的危害及各种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发布门头沟区和北京市水土保持公报提供基础数据。 担礼坡地径流小区共设立不同类型监测小区21个。小区宽均为5m,水平坡长分为10m和20m,包括自然小区、标准小区、梯田小区、树盘小区、经济林小区、牧草小区、作物小区、试验小区等。各小区出口处设有观测分流桶和径流桶各1个,并配有完备的监测设备和观测试验室。 2.1.2科普宣传功能 在园区内设置人工降雨水土流失模拟演示场,通过模拟降雨设施对不同下垫面的侵蚀程度,对青少年进行水土保持科普宣传。 在园区东部台地设置水利水保设施科普馆,展示包括节水、水利、水保等有关知识、技术、设施, 充分运用了声、光、电效果,展示自然灾(龙卷风、泥石流、山洪)、电子翻书、电子相册、门头沟水系互动沙盘、地面互动投影、水循环及污水处理系统模型演示,实现水务水保科普宣传目的。 在水务水保科普馆外修建了科普走廊,有岩石知识展窗、透水砖的演示、风力发电装置、湿地的功能、湖泊的组成、土地承载力、地球上的水循环、科普橱窗、地壳运动、地震中心、各种水字、沙尘暴、地球结构、取水方式、中国水系,地球的保护者与破坏者、水展,让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做地球的保护者。 2.1.3生态治理示范功能 在园区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保护水源保护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优化人居环境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为设计理念,开展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实行拦、排、蓄、灌、节、废、污综合治理,经全面规划和科学配置,因地制宜地利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对园区农用地、撂荒地进行整修,山坡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巩固和开发经济林,修建蓄水池和配套渠系,实行节水灌溉,实施美化绿化,配置防护工程和雨洪利用工程,修筑田间路和步行道,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和设置垃圾收集箱,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形成较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2.2扩展功能 2.2.1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A、水土流失试验 园区设置人工降雨水土流失试验及演示小区,通过水源、动力、管线、喷头等设备进行设计组合,建设人工模拟降雨水土流失展示试验,分别设置地表裸露小区和植被覆盖小区,利用人工模拟天然降雨,通过人为控制降雨强度,测定同一降雨情况下水土流失对不同地面物质的侵蚀和影响,向社会展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 B、制作各种标示牌,向公众普及水土保持知识。 园区创建了水务水保科普馆和水土保持科普走廊,详细介绍了门头沟区水土保持发展史和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内容、新技术,充分运用水土保持科教场所,展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知识,并配置全区水土保持简介牌和园区不同展示区域宣传牌。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建园以来,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不少于10000人次。 2.2.2 搭建科研平台 龙凤岭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建立了科学试验基地,可以进行以水土流失的试验,径流试验场是试验示范区的核心,有自然坡面小区9个和人工改造的坡面小区12个,可以根据不同坡度、不同类型、不同坡长、不同植被覆盖度,通过模仿北京市的天然降雨,设置不同的下垫面物质材料,研究不同的地面物质的土壤侵蚀情况。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和试验需要,通过对坡地单项因素对地表产流和土壤流失做长期的观测分析等。建园以来开展了“不同土地利用下面源污染规律试验研究”、“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与水文影响研究建设”等十多项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科技奖项;以园区为平台发表了数篇科技论文,刊登于《北京水务》和《中国水土保持》等杂志。 2.2.3提供休闲观光场地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品牌产业,以传统京白梨、大樱桃和新品种红杏为主的休闲观光采摘园600亩,并每年开展采摘活动,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园区樱桃 园区通过设立试验基地、搭建科教平台、发展特色产业、美化景观环境、建有窑洞特色的住宿房间、会议室、棋牌室和能提示容纳300人的农家餐厅,开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区,可以承揽吃、住、娱乐、会议一起的综合服务,吸引不少社会人士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年吸纳游客在8000人左右。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