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3-06-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一、基本情况
秦州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汇处,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16镇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20个村委会,总人口65.14万人。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1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7元。秦州区总土地面积2442平方公里,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黄土梁峁沟壑区,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00.7毫米,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96.9%,森林覆盖率38.4%,城市绿地率达到39.9%。2020年底秦州区水土流失面积540.1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2.1%。截止2021年底,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6千公顷,其中坡改梯50.1千公顷,营造水保林48.07千公顷,经果林15.99千公顷,人工草地5.69千公顷,封禁治理18.75千公顷。
二、特色经验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引领。秦州区委、区政府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区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21年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秦州区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和秦州区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秦州区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在水保项目实施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水利牵头、部门协作、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为示范县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强化规划引领。我们按照功能划分,依据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需求,因地制宜,分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与城市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先后编制完成了《黄土高原秦州区藉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罗峪沟流域整沟治理规划》等,以规划为引领,坚持多措并举,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治理,大力推进整流域、整片蓄水保土项目,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群众富、环境美”的新路子。
三是创新治理模式,惠民产业引领。我们结合全区水土保持实际,贯彻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新理念,创新方式,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建成了“流域治理+现代循环农业立体开发+商贸流通+旅游观光”的西坡梁水土保持田园综合体循环经济型小流域;“水土保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民服务”的关子流水高标准小流域等20多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形成了“多措并举抓治理,增加群众钱袋子,开创秦州经济发展新路子”的综合治理发展模式,为示范县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四是强监管优服务,巩固成果引领。我们把抓好预防监管作为巩固水土保持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积极探索建立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联动机制,按照“统筹安排、统一标准、落实责任、严格监管、限期整改”的原则,统筹整合扩大水利系统水土保持执法队伍力量,加强与区河长办、区水政执法监察大队协调联动,加大与林业、生态环境、国土等部门联合执法,开展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项目的排查、整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巩固治理成效,为示范县创建成果巩固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紧盯创建标准,提升示范引领。秦州区委、区政府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紧盯示范县创建标准,从组织领导、机制创建、发展规划、科普宣传、治理保护任务落实、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管理、管护措施落实、预防监管、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应用、目标责任考核、综合治理成效提质增效等方面,建立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立体多维的创建体系。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全面梳理总结了秦州区多年水土保持工作,探索出从工程实体到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归案,从巩固提升到经验总结的创建思路,为示范县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治理成效
秦州区坚持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美丽中国的根本措施,树立“大水保”观念,以“跳出水保干水保”为总基调,水土保持在提升全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生态效益。截止2021年底,秦州区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8600公顷,年可拦蓄泥沙411.87万吨,拦蓄径流6453.72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累计达33.51%,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90%以上,有效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提高了地表径流利用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经济效益。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大力发展经果业、养殖业、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支柱产业,为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至2021年底,秦州区累计坡耕地整治面积为75.15万亩,全区16镇有玉泉、中梁、杨家寺、天水等14个镇实现梯田化镇,420个行政村中360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梯田化,坡耕地治理度达到82%,梯田成为惠及65万秦州人民的“大粮仓”,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2021年年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00.7元,同比增长10.6%。
三是社会效益。通过依托梯田、经果林、水保林等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积极探索实施梯田+经果林+气调库+电子商务,梯田+土地流转+中药材科技公司+电子商务,梯田+土地流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区蔬菜配送,由农田到餐桌呈现一条龙产业化发展趋势。实施西菜南移战略,将蔬菜产业从传统的川道灌溉区向高海拔梯田化山区发展;培育壮大以黄芪、党参、板蓝根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围绕连翘、月季园、牡丹园、水保林等特色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用得天独厚的“秦州绿”铺展经济大盘。目前,秦州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佳水果生产基地,业界公认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苹果之乡”和“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
根据2021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显示,秦州区水土流失面积为539.38平方公里,其中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108.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2020年的77.88%提高到2021年的77.91%,高于2021年全省水土保持率17.9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土保持率5.91个百分点。
2019年国家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前
2019年国家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
国家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前
国家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
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封禁
2021年国家重点水保项目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王家湾谷坊
202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天水市秦州区流水沟流域谷坊
新农田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