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周宁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3-06-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一、基本情况
周宁是“三库”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九进周宁,三进黄振芳家庭林场,创造性地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重要论断。
周宁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土地面积1047平方公里,总人口21.6万,县城平均海拔886米,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盛夏日平均气温24℃,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凉都”。
近年来,全县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践行“三库+碳库”绿色生态理念,走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98亿元,同比增长14.1%。
周宁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多年来,周宁老区人民大力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咬定荒山治理不放松,久久为功、不懈努力,用了3年时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近6万亩,水土保持率从2018年93.84%提高到2021年94.04%。
二、特色经验
一是高位推动压责任。坚持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主导、专班落实,严谨有序、全域推进,凝聚起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二是系统治理求精准。从小流域治理到改水改厕,从“绿盈乡村”建设到“坡改梯”,我们都非常注重项目整合、资源共享,将“山水林田路”一次规划到位、一次配套成型,确保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是科技赋能强监管。通过运用“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无人机、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手段提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有力助推水土保持监管能力迈上新台阶。四是防治并重见实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重源头、抓预防、强基础、严治本,切实以预防监督促进和巩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五是创新机制促发展。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六是营声造势聚合力。积极调动群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事一议”和群众义务投劳等建设机制,走出了一条水土流失治理的“群众路线”。
三、创建成效
在生态效益上,水土保持率逐年提升,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先后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4个,打造98个“绿盈乡村”。在经济效益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1556元增长到2022年的21543元,增长了1.8倍。依托福建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探索形成“三库+碳库”水土保持周宁模式,积极开展水土保持进党校、进校园,吸引全国各地1.5万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研学。注重生态优势转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约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80亿元。在社会效益上,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周宁国有林场完成宁德市首笔碳汇排放交易,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得到了《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肯定。在“三库+碳库”理念的指引下,周宁先后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福建省森林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小流域治理
生态茶园
小流域治理
周宁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