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通过水利部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08-2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2年8月25日,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专家评审会。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出席会议并任专家组组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及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太湖流域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水利厅、绍兴市水利局、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绍兴市曹娥江大闸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和代表观看了专题片,听取了曹娥江大闸管理局关于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工作汇报。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了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的同步推进,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浙江省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位于钱塘江下游右岸主要支流曹娥江河口,是国内目前建设的河口第一大闸。大闸枢纽主要由挡潮泄洪闸、堵坝、导流堤等组成,闸上河道型水库库容为1.46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为12.52亿元。工程于2005年12月30日开工,2009年6月28日完工。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共完成水土保持抛石工程108万立方米,排水沟工程5343万米;完成植被防护面积68.0公顷;水土保持总投资8385万元。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生态建设成绩,一致认为,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落实。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保证了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
    工程建设中,采用了现代化机械设备,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地面扰动,缩短了临时堆渣和施工场地裸露时间,控制了施工期水土流失;在海水倒灌盐碱区域,铺覆酸性土改良土壤,提高了植物存活率,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改善、环境美化与当地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为建设绍兴滨海新城创造条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突出,扰动土地整治率9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3%,拦渣率99%,土壤流失控制比1.8,林草植被恢复率98.6%,林草覆盖率27%,均达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一级防治标准。
    专家组一致认为:浙江省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制度健全,水土保持设施质量优良,后续管护责任落实,档案资料完整,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考评标准,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议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