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第二批生产建设项目”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12-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2年12月26日,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第二批生产建设项目”专家评审会议,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井、北疆供水工程、燕山水库工程先后通过专家评审。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任专家组组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和副司长牛崇桓任专家组副组长。会议由牛崇桓副司长主持。
    柠条塔矿井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行政隶属神木县管辖,属于国家批准建设的神府矿区南区的一部分,矿井工程主要由主工业场地,南、北翼回风斜井场地、排矸场与弃土场、场外道路、输电线路及输煤栈桥等工程组成。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矿井建设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要求,依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结合矿井建设实际,细化后续设计,将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施工图设计中,在水保防治措施的设计和布局上,紧密围绕工业场地防治区、场外道路区、弃土排矸场区、场外输电及输煤栈桥区及堤防工程防治区 “五大分区”,突出规模与标准,突出生态与景观,突出开发与保护,全面提升防治体系标准,形成了水保生态文化景观、绿色休闲景观、综合防治景观及生态保护景观。整个矿区碧草如茵,美景如画,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园,集中体现了生态型企业的文化理念,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北疆供水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根据北疆供水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共划分为六个防治分区,按照防治责任范围划定的界限,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在建设过程中按区段划分为5个单位工程(含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防护措施布设以沙漠段作为重点治理区域对沿线进行水土保持工程防护。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132.7公顷。在无灌溉条件下实现了沙生植物的防风固沙,显著改善了沙漠渠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工程与环境的协调。为在荒漠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建设生态工程、人文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提供了样板,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在沙漠明渠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的措施下,每年减少入渠进沙量11万m3以上。
    燕山水库工程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主要支流澧河上游干江河上,坝址在河南省叶县辛店乡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169km2,工程属于新建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其任务是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和一座小型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6年3月开工,2008年12月完工,2011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在主体工程施工的同时,实施了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设置的渣场以及取土场按照水土保持变更设计的要求进行了拦挡、覆盖绿化等,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水土流失,同时对各防治区高标准进行了绿化,不仅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美化了库区。燕山水库工程缔造了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治水理念,库区周边草木葱茏,融入自然,达到了人水和谐、工程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先后顺利通过水利部大禹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评审。燕山水库也先后被命名为“全国AA级风景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等。
    与会专家和代表观看了专题片,听取了工程单位关于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工作汇报,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工程单位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了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的同步推进,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参加评审的3个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落实。依法履行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制定了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保证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落实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生态型“绿色”矿井,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投资8939.48万元,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突出水土保持生态文化景观、绿色休闲景观、综合防治景观及生态保护景观的理念,构建了良好的矿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为我国同类地区同行业的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经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突出,扰动土地整治率98.4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1.53%,拦渣率98%,土壤流失控制比0.66,林草植被恢复率97.48%,林草覆盖率26.12%,均达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一级防治标准。北疆供水工程完成水土保持投资1.4亿元,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注重科技支撑,采用了先进技术、施工工艺及材料,减少了对沙漠的扰动,研发了无灌溉植被恢复技术,加快了植被恢复,为同类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经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突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1.4%,拦渣率99.1%,土壤流失控制比0.83,林草植被恢复率90.2%,林草覆盖率26.3%,达到了国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河南省燕山水库管理局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创文明燕山,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投资3206.31万元,水土保持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有效。工程生态建设注重科技含量的提升。采用了“TBS”植被混凝土护坡方法等先进技术、施工工艺及材料,保证了边坡安全和植被快速恢复,减少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为同地区同行业的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经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扰动土地整治率98.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8%,拦渣率98.0%,土壤流失控制比1.0,林草植被恢复率98.0%,林草覆盖率32.9%,达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一级防治标准。
    专家组一致认为:3个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后续管护责任落实,档案资料完整,均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考评标准,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意通过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专家评审。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及相关省水利厅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