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3-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5年3月9日,北京市密云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市水务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北京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密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参加了会议。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距北京市里65公里。东、北、西三面青山环绕,中部为密云水库,西南为冲积平原。全县辖17个镇、3个地区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3万人,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由于密云县域内以土石山和浅山丘陵为主,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泥石流主要发生区。2000年以来,密云县依托京津风沙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2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79条,其中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9条。
密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特色在于:
一、领导重视,思路明确。密云县围绕首都重要水源地保护,确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水是第一责任,生态是第一资源”理念,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全县生态建设联席会议;从2009年起,密云县委县政府将生态涵养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农村污水达标排放率列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中实绩考核与经济社会实绩考核的指标。
二、规划先行,示范推广。密云县先后编制了《北京市密云县“十二五”时期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规划》、《密云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等规划,并将“加强小流域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巩固水土保持成果” 列入密云县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与大专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水源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防治、废弃矿山修复等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并将科学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探索应用了小型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水源区农户改厕创新设计、垃圾池封闭式改进等实用技术。
三、强化落实,科学防治。在工程实施中,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从山顶到沟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生态修复区,着力改变自然环境修复方式。由过去单一依靠工程措施恢复的方式,转变为减少人类活动的侵扰破坏,实施封育保护,恢复植被。生态治理区,着力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节水灌溉、治理污水垃圾,改善小流域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减少点、面源污染。生态保护区,着力改变河湖维护方式。以河道和水库周边为重点,进行保护型治理,通过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措施,修复河道及水库周边湿地系统,净化水质,恢复天然河道环境。
四、突出特色,兼顾发展。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将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了荆子峪红香酥梨、黄土坎鸭梨、蔡家甸苹果等特色生态产业基地;将旅游资源开发与水源保护相结合,提升打造了“桃园仙谷”、“九道湾”、“黑龙潭”、“雾灵西峰”等风景区;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沟域经济相结合,推动了古北水镇、华润希望小镇、云蒙风情大道、酒乡之路等沟域经济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竞争力、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业带。
与会专家和代表考察了密云县荆子峪小流域治理工程、马台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等现场并查看了相关资料。专家组认为,密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以保护密云水库水源为中心,按照“一环、一区、七带”总体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突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开发。创新治理模式,将科学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探索应用了小型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水源区农户改厕创新设计、垃圾池封闭式改进等实用技术。注重生态修复,坚持防治并举,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得到全面禁止,坡耕地治理度达95%,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4%,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县域内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8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5%,土壤侵蚀量减少54%。生产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符合相关指标要求。对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专家组认为:密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机制完善、基础工作扎实,防治模式科学,建设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评定标准,同意通过评审。
北京市水务局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距北京市里65公里。东、北、西三面青山环绕,中部为密云水库,西南为冲积平原。全县辖17个镇、3个地区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3万人,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由于密云县域内以土石山和浅山丘陵为主,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泥石流主要发生区。2000年以来,密云县依托京津风沙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2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79条,其中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9条。
密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特色在于:
一、领导重视,思路明确。密云县围绕首都重要水源地保护,确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水是第一责任,生态是第一资源”理念,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全县生态建设联席会议;从2009年起,密云县委县政府将生态涵养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农村污水达标排放率列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中实绩考核与经济社会实绩考核的指标。
二、规划先行,示范推广。密云县先后编制了《北京市密云县“十二五”时期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规划》、《密云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等规划,并将“加强小流域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巩固水土保持成果” 列入密云县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与大专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水源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防治、废弃矿山修复等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并将科学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探索应用了小型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水源区农户改厕创新设计、垃圾池封闭式改进等实用技术。
三、强化落实,科学防治。在工程实施中,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从山顶到沟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生态修复区,着力改变自然环境修复方式。由过去单一依靠工程措施恢复的方式,转变为减少人类活动的侵扰破坏,实施封育保护,恢复植被。生态治理区,着力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节水灌溉、治理污水垃圾,改善小流域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减少点、面源污染。生态保护区,着力改变河湖维护方式。以河道和水库周边为重点,进行保护型治理,通过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措施,修复河道及水库周边湿地系统,净化水质,恢复天然河道环境。
四、突出特色,兼顾发展。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将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了荆子峪红香酥梨、黄土坎鸭梨、蔡家甸苹果等特色生态产业基地;将旅游资源开发与水源保护相结合,提升打造了“桃园仙谷”、“九道湾”、“黑龙潭”、“雾灵西峰”等风景区;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沟域经济相结合,推动了古北水镇、华润希望小镇、云蒙风情大道、酒乡之路等沟域经济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竞争力、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业带。
与会专家和代表考察了密云县荆子峪小流域治理工程、马台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等现场并查看了相关资料。专家组认为,密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以保护密云水库水源为中心,按照“一环、一区、七带”总体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突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开发。创新治理模式,将科学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探索应用了小型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水源区农户改厕创新设计、垃圾池封闭式改进等实用技术。注重生态修复,坚持防治并举,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得到全面禁止,坡耕地治理度达95%,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4%,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县域内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8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5%,土壤侵蚀量减少54%。生产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符合相关指标要求。对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专家组认为:密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机制完善、基础工作扎实,防治模式科学,建设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评定标准,同意通过评审。
北京市水务局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