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中国水利网站:甘肃省安定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通过专家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12-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甘肃省安定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通过专家评审 2012-10-12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杨飞 司印居)10月10-11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担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担任专家组副组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巡视员张新玉主持评审会。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自然条件严酷,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水保立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的工作理念,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和各级政府考核目标,坚持不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导思想正确,目标明确,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到位。建立了“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动、同台唱戏、群众广泛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注重科学规划、技术支撑和示范推广,建立了一支有力的水土保持工作队伍,形成了产学研协作的支撑体系,以小流域为单元,创立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从梁峁到沟道,分层设防,综合利用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近几十年的生态治理,区内禁垦坡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全面禁止,83.9%的坡耕地得到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4.9%,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县域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53.8%,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3.7%,土壤侵蚀量减少59%。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均达到100%,验收率达到96.8%。   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安定区注重梯田开发利用,并与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相结合,培育了马铃薯特色产业和“草畜沼肥”循环经济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为安定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专家先后考察了安定区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大坪村综合治理及产业发展、庙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响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观看了专题片,听取了安定区关于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的汇报。专家组认为,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机制健全,管护责任落实,基础工作规范,档案材料齐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县)考评标准,建议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中国科学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林业厅、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加考察评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0月12日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