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吴起山川气象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09-0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第3142期 出版日期:2011-12-23 □本报记者 胡争上 马晓媛 《长征组歌》中有一曲叫《到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落脚点就在吴起。曾去过延安,留下的多是城市以及枣园、杨家岭、延河、宝塔山等红色景点印象,这次去吴起就想着可以近距离感受乡土陕北了。 吴起在陕北的西部,延安的西北部。要经过安塞县,眼前便浮现出白头巾红腰带欢腾壮观的安塞腰鼓队伍;还经过了志丹县城,又即刻想到周恩来当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的题词。对吴起也会想到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就是因其名字得名的。有关吴起的最近信息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由于开发石油产业,吴起县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去年“七一”前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5周年,吴起举行盛大仪式迎接26尊毛泽东等伟人铜像安放在胜利山上。红色热土的吴起眼下又在实施绿色革命,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12月初水利部组织专家到吴起就是去对其申报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进行现场考察评审。 我们是晚上抵达的,住在26层高的国际大酒店。从十几层楼的窗户望出去正好看到对面胜利山上灯光下熠熠闪光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去胜利山要过洛河桥,洛河很深,河水却很浅,衬砌的堤防像城墙,河水却像是在河床中心的河沟里流淌。第二天评审组到下面的乡村考察,汽车也过了洛河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以往出门就要翻山越岭,现在汽车在城边打个转就进了一条长长的隧道。出隧道不久即到了薛庄社区南沟流域,沟口有处淤地坝,上面有座水库,同浊黄的洛河不一样,湖水呈青白色,在雄浑的山谷间显得晶莹静谧。这里距城区近,岸边建有“农家乐”设施,黄土高坡上的人们也有了就近亲水的地方。我们后来看到莽莽群山,公路沿线沟谷里大都修有淤地坝。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单博士说:“退耕还林,治沟治坡,治沟主要是修淤地坝,既给流水让道,又解决基本口粮田;治坡是在有人家院落的缓坡上建梯田。” 这天飘着细雪,汽车在山脊上行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这样的景致,但是我们能看到雪下墨绿色的植被和川道里的丛林。下到一道山梁,来到一户人家,大家惊呼山崖上一片橙黄的沙棘树在雪野中特别耀眼。这家有12孔窑,门前建长廊连通,窗明几净,房间里沙发、电视、果盆齐全,如同招待所客房。63岁的女主人叫白丝霞,丈夫杜修义是组里养殖大户,他们三儿两女都在外打工、经商,平时只老两口在家。院子里有口井,白丝霞不用在井里打水,她在厨房拧开龙头,水就直接流到了水池。黄土地上缺水,看陈凯歌电影《黄土地》,那里的人们从前的生活就仿佛凝固成找水、担水画面,而今在吴起的山川里,我们看到这里的人们过起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在张坪社区王庄,村头建有浮雕墙,老树下也会欣赏到在城市步行街常见的如说书艺人弹唱的雕塑,这些浮雕反映了当地的风土和新农村生活的变迁。高秀花家墙壁上装有电磁炉,自来水可以加热,书桌上有电话、电脑,还有她获得的镇妇联颁发的“双学双比”女能手证书。我们了解到,吴起县为了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把居住偏僻、条件落后的农户,“就镇、就路、就近”搬迁到有田、有水、有路的地方,全县85%的村民迁进了新居。县城马湾有一处羊子良种繁育基地,舍养了引自世界各国的种羊,由政府买单,繁育后无偿提供给农民饲养。 汽车在山道上蜿蜒,不时还会看到一排排橘红色的抽油机。大庆油田的抽油机遍布荒原,吴起的抽油机醒目地出现在寂静的峁梁上,这时会觉得“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的歌唱是那样贴切。 吴起县城难寻旧貌,高楼与山头比高,乡情仍浓烈淳厚,一条主街顺河川展开,透过楼群可以瞧见依山的仿窑洞式民居。晚上街道少行人,我去县政府办公楼后面参观毛泽东旧居,院门已插锁。问巷子里一位小卖部老板,他刚好打烊,关了门打着手电筒领我到铁门外:“哎——照纪念馆的!”拍了一阵门没人应,他竟从腰上掏出一串钥匙,踮着脚要一把把去试着开锁。他戴副眼镜,当过民办老师,视力不是很好,手里还拄着一根拐棍,进不了纪念馆,他又执意要带我去胜利山看毛泽东等伟人像。来时晚上我独自上了胜利山,纪念碑在山腰,高大的纪念碑后建有汉白玉浮雕墙,弧形墙内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上面没有见到红军领袖铜像,后来知道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像矗立在山顶,上去还得走两个小时。 我们在吴起也听到了男女青年演唱陕北民歌“信天游”或是《兰花花》,他们要是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高楼万丈平地起》这样的边区民歌或许更亲切。黄土地上的吴起,不仅是一片红色热土,今天还是一片绿色大地,生态文明之地。我们现在想到吴起,就总会想到“山川万里气象新,五谷丰登绿茵茵”这样的歌曲。 作者:胡争上 马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