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财经网:权威报告称中国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8-12-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
 
中国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严重县有646个,而实际开展重点治理的县仅有200多个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超】一份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完成的考察报告指出,中国水土流失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却严重不足。  此次“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历时三年,其报告于11月20日发布。  考察结果显示,中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与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  但是,考察报告强调,贫困地区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防治速度缓慢。  1950年至2005年,中央资金和地方投入在全国水土保持投入中所占比例,仅分别为7%和8.4%,其余均为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004年,国家水土保持投入资金达16.3亿元,也仅占当年GDP的0.012%。  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许多严重流失区无法开展治理。目前,中国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严重县共有646个,但实际开展重点治理的不过200多个。  报告称,水土流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首先,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近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因土壤侵蚀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则达100万平方公里。按照现在的流失速度发展,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多万亩耕地的黑土层流失,东北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北大仓”将变成“北大荒”;35年后西南石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面积也将翻一番,届时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其次,导致江河湖库淤泥,加剧洪涝灾害,对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1950年至1999年期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泥沙达92亿吨,河床普遍抬高两米至四米。 再次,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区,而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少数民族地区则多数是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严重区。 此外,水土流失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中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流失的水土是面源污染的载体,而作为城市水源地的湖库95%处于水土流失区。  报告以2000年的数据分析,中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量2.25%。而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2000年中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  水土保持司处长宁堆虎曾经作为考察领导小组成员赴部分省区调查。他告诉《财经》记者,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农民不得不在石头块之间播种粮食,收成往往入不敷出,而错误的种植方式又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未来数年内一些地区将沦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域。 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中国取得了巨大进展。到2006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  不过,报告也指出,中国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例如,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急功近利,而部分地区林果业开发无序。“十五”期间,中国开发建设项目扰动面积达5.53万平方公里,弃土弃渣量约92.1亿吨。 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滞后,则成为了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全国坡耕地约3亿亩,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占水土流失面积的三分之一。  部分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当。例如,有些地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一些不适合的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  针对中国水土流失的问题,报告建议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恢复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强化国家层面上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尽快修订《水土保持法》,提高其法律效力;近期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第七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