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基本概况与实施情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12-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由来 21世纪初,长江和珠江上游仍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尽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在该区域实施了“长治”和“珠治”工程,但其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水土流失区的群众仍然面临着不富裕甚至贫困的问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欧盟赠款在长江和珠江上游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这一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治理理念,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二)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涉及云南、贵州、湖北、重庆4省(市)的37个县(市、区),其中云南省8个,贵州省12个,湖北省6个,重庆市11个。县(市、区)按流域划分,有33个位于长江上中游,4个位于珠江上游。项目最终选定了181条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883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5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2.34%。项目区总人口131.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01万人,占总人口的95.00%,农业人口密度256人/km2,农业劳动力65万人。项目区少数民族人口27.3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7%。37个县(市、区)中有22个属国家或省级贫困县,据2004年统计,项目区农业人均产粮400公斤,农业人均纯收入1441元,低于各省(市)平均水平。 (三)项目目标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项目区内贫困及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建立和推广综合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逐步建成农、林、牧、副各业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和高产优质高效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项目治理目标是通过实施各项措施,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0%以上,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25°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得到绿化,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初步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对坡耕地改造并配套坡面水系工程,使项目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通过林草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经济果木林,并与养殖、加工业相结合,实行产业化经营,使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同类未治理地区30%以上,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道路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管理目标是借鉴世行项目的管理经验,建立起适合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运行机制和公众参与模式;各级水土保持机构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技术力量增强;建立项目监测评价体系与水土保持示范推广基地;完善技术培训机构和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率达90%以上,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农民接受培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四)项目的准备与前期工作 1、项目准备 2001年6月,水利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报送了《关于申请利用世行贷款在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函》,世行将该项目正式列入贷款项目准备计划目录。在长达5年的准备期中,世界银行先后派出考察团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鉴定考察、项目准备考察、预评估和评估考察,在进行项目区选定、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起草了项目评估文件。2006年5月,世行在北京召开项目谈判研讨会,与中方讨论并签署了项目协议、贷款协议和赠款协议等三项法律文本。2006年9月在武汉召开了项目启动大会,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2、项目前期立项工作 项目前期立项工作按照水利基本建设立项程序要求,经历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以发改农经[2005]383号、[2006]800号文对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予以批复。水利部以水总[2008]143号文批复了项目初步设计总体报告。各县在批复的初步设计总体报告的框架下,分批编制了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各省(市)水利厅(局)对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和批复。 3、项目中期调整与设计变更 2009年受物价上涨和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项目进展缓慢,在世行的提议下开展了项目中期调整。中期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在保持总投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缩减和调整了建设规模和措施。世行通过修改法律文件同意了中期调整方案,由于当时水利部对项目初步设计总体报告刚刚进行批复,考虑到中期调整后项目投资和建设规模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因此,水利部未对中期调整方案进行批复。2012年,受汇率进一步变化造成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减少、人工和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继续上涨,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投资较原初步设计总体报告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经请示中央项目协调办,中央执行办组织4省(市)对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和内容进行了设计变更,于2012年12月报水规总院审查,2013年10月水利部以水总[2013]402号正式批复了项目初步设计变更总体报告。 二、建设任务与投资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任务包括公益性水土保持项目、改善农民生计项目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三部分。公益性水土保持项目包括修建石坎梯田、沉沙池、排洪沟,种植水土保持林,恢复植被,修建道路、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计项目包括建设土坎梯田,种植经果林,种草,发展畜牧业,修建蓄水池、小水窖、灌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沼气池和节柴灶等;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包括农户培训与技术推广,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国内、国际考察和培训,监测与评价,项目日常运行与管理等。 经过6年建设,项目累计完成18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225.27平方公里,占设计变更后治理任务的100%,占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的87%。其中,完成石坎坡改梯2958公顷、土坎坡改梯4820公顷、水保林21232公顷、种植经济果木林35116公顷、种草2557公顷、保土耕作53816公顷、封禁治理102028公顷、沉沙池15752座、排洪沟465公里、谷坊1338座、蓄水池5253座、小水窖2767座、渠道544公里、道路2269公里、输水管网829公里、人畜饮水12584户、养畜31570户、建沼气池23243口、节柴灶10218口, 欧盟贫困户扶持13512户。 同时,项目开展了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采取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了大量技术培训,使90%以上的项目农户掌握了项目经营管理技术。二是对各级项目办人员进行了项目管理、规划与设计、招标采购、财务及报账、信息技术、监测与评价等技术培训。三是组织了20余次国内外培训考察活动,学习了发达国家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四是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地监测与评价。五是加强了项目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 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17.4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05%。总投资中利用外资7.28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29亿元),欧盟赠款1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0.99亿元);完成内资10.2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3亿元;地方配套和农民投劳折资7.23亿元,建设期利息0.55亿元。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