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交流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李智广处长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系统概述

     为了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为国家生态建设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2002年,按照“金水工程”的总体安排,水利部优先启动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07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基本建成了全国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开发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全国系统”)作为国家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水土保持业务需求为核心,应用为导向,公共平台集中开发、应用系统分期个性定制的建设原则,遵从顶层设计理念,站在实用化、前瞻性、科学性的高度,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区)、地区、监测点各级监测站网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基于DT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 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土保持信息资源,构建了全国性基于时空逻辑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及其相关因素的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库框架,把水土保持监测及管理业务的基本工作内容纳入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之中,能够对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及公报数据在线填报与审核,对水土保持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管理与分析,对水土流失及防治信息进行管理,对水土保持信息进行查询和发布。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监测预报、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等提供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为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管理、决策与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期工程依托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了国家级四个应用系统并形成了六个水土保持数据标准。其中,应用系统包括:水土保持公务管理、水土保持监测、基于WEB的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辅助规划决策等四个系统,其中基于WEB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包括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发布系统、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统计上报系统、水土保持公报数据上报系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上报系统和水土保持培训报名系统。水土保持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水土保持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规范》、《数据安全标准和元数据标准》。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系统将水土保持业务纳入网络管理中,形成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共享与服务的业务平台。构建网络化管理模式,为水土保持行业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依据;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渠道。满足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数据共享的需要,提升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和决策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逐步规范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使各个部门的职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规范化整合、积累国家级各类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管理。
    三是形成全国快速便捷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发布系统,促进水土保持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四是宏观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现状,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数据依据,为水土保持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国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二)建设任务
    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完成6个水土保持数据标准建设;规范化整合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库框架;建设全国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平台并开发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系统集成工作。
    (1)水土保持数据标准建设
    包括《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水土保持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规范》、《数据安全标准》和《元数据标准》等。
    (2)数据规范化整合
    水土保持业务相关的一系列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多媒体数据,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整合。
    主要包括以县为单位1:100000全国行政区划,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分布、“三区划分”等共7277个图层的基础空间及水土保持业务数据,数据总量已超过2000GB。
    (3)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库
    包括: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项目管理、监测预报、公报数据上报、工作情况统计上报、培训报名、空间数据发布等数据库。
    (4)全国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平台
    全面分析水土保持分级、分类业务,开发具备国家、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性功能平台,为各级水土保持应用系统个性化定制开发提供基础,为各级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形成全国水土保持信息互联互通提供接口。
    (5)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
    包括:水土保持公务管理、水土保持监测、基于WEB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水土保持辅助规划决策等四个系统,其中基于WEB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包含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发布系统、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统计上报系统、水土保持公报数据上报系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上报系统和水土保持培训报名系统。
    (6)系统集成
    包括数据、数据库、应用系统、运行环境、网络集成。
 
    三、数据库建设

    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充分考虑业务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及更新维护等各方面需求,数据库逻辑结构分为:元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水土保持业务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存储以县为单位1:10万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及业务数据,总量已超过2000GB,数据内容涉及基础地理、水土流失、生态建设、监督管理、科学文献、机构管理等方面。
    采用分布式的数据管理,按照行政、流域两条管理途径组织数据,保证两种途径的数据一致性。行政上按照区县、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的管理关系,逐级上报,流域上按照小流域、四级流域、三级流域、二级流域、一级流域这一自然界的流域汇流关系进行数据汇总。结合目前水土保持数据的现状业务数据采取下级汇总和本级录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自下而上的数据逐层浓缩、归纳、合并,减少冗余与重复建设。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工程”)实施后,流域、省水土保持机构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库框架,建立符合本级业务、空间尺度需要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水土保持业务和数据类型特点通过数据抽取汇总上报、分级比例尺分布查询、设置时段自动交换等三种途径实现三级水土保持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共享,实现多极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同步。
    (一)数据抽取汇总上报
    对于常规监测与管理业务数据,由下一级数据库存储详细数据,按照上级单位业务需求,根据行政、流域空间关系和时间序列关系汇总上报,形成上级数据库入库数据,实现上报业务的办公自动化。
    (二)分级比例尺分布查询
    对于不同比例尺的海量空间数据,按照各级的业务需求在本级数据库存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信息查询时,按照不同的业务授权、比例尺精度、行政—流域空间关系进行逐级连续检索、查询。
    这类数据主要包括基础空间地理数据、自然条件数据、社会经济条件数据、区域土壤侵蚀监测信息、综合治理信息、三区划分信息、综合信息。
    (三)设置时段自动交换
    对于上下级数据频繁相互交换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数据,按照不同级别业务需要,设置交换时段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数据后台交互。
    四、全国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平台

    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是全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期工程实施后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步建立符合本级业务需求及管理尺度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形成分级管理、业务上下联动、信息互联互通的“全国水土保持一盘棋”。一期工程遵循“公共平台集中开发、应用系统分期个性定制”的原则,为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价值、降低重复建设资金。在充分分析了现阶段水土保持分级、分类业务,统筹考虑了水土保持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审核、交换、应用、分析及共享方式的基础上,萃取了符合各级水土保持业务管理的共性功能,集中开发。为各级数据上报、交换、共享留出接口,为后续各流域、省应用系统定制开发提供了基础。

    五、应用系统

    (一)水土保持公务管理信息系统
    (1)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中央和地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项目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系统对工程分布、进展、质量和投资进行有效监控。
    (2)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主要是对国家不同层次水土保持法规建设、预防监督机构建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等情况进行管理,掌握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数量、分布、状态,为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
    对区域宏观和定点水土保持监测数据,根据流域、行政两条逻辑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三)水土保持辅助规划决策系统
    系统实现水土保持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土壤侵蚀分析、土地资源评价、水土保持规划、工程设计、投资概预算、经济分析的一体化设计、决策。自动生成专题图和统计图表,支持MS-office集成,可直接打印。
    (四)基于WEB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1)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发布系统
系统将土壤侵蚀类型、土地利用现状、植被、降雨等值线、遥感影像等数据通过Internet按行政关系和流域关系两种逻辑向公众发布,用户可以根据权限对水土保持数据进行检索、漫游、缩放、对比分析。
    (2)水土保持公报数据上报系统
各流域、省(直辖市、自治区)水土保持机构通过系统上报统计上报,水利部对数据进行审核、动态存贮、汇总分析,为《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提供数据支持。
    (3)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统计上报系统
各流域、省(直辖市、自治区)通过系统远程上报工作情况,水利部对数据进行审核、查询统计、报表输出,为掌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与动态提供数据支持。
    (4)水土保持培训在线报名系统
用户通过系统注册、录入、申请参加水土保持方案培训、水土保持监测培训、水土保持监理以及其他水土保持业务培训。水利部设置培训报名期限、人数,并对培训信息和用户报名信息进行管理。

    六、应用情况

    系统全面运行后,改变和拓展了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采集、传输、应用、共享、服务方式,减少了对水土保持基础信息资源获取的重复投资;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规划、设计、统计和验收等工作效率,促进了水土保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了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关注程度和认知度。
    2007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依托本系统完成数据的处理、分析和传输。
    对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对水土流失灾害及可能带来的次生危害进行了快速监测与评估,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次生灾害的发生,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水土保持公报数据、工作情况统计数据在线上报,提高了工作效率;培训报名系统完成水土保持 监测、方案、监理以及其他各类培训的在线报名。
    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发布系统,日均访问量达到500人次,为各行各业、社会公众及全国水土保持部门提供了信息服务,促进了数据共享,有效支撑了水土保持科研、规划、监测评估、监督执法、治理修复和宣传等工作。
    七、系统展望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遵从顶层设计原则已经开发完成。在此基础上按照水利部决策部署,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各流域、省建设符合本级业务与尺度的数据库与应用系统,通过各级集成,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形成“一个中心、三级数据库、五级应用的”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实现全国水土保持部门上下联动、信息同步、分级管理、统筹决策的网络化业务管理; 提供面向行业的分级管理、面向主管部门的辅助决策、面向社会的申报查询等具体应用。全面提高全国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预防监督、科学决策能力社会公众服务能力,促进水土保持向规范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我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进展。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