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报告解读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4-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陈雷强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预防监督工作,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和经济手段,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抓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近期要重点抓好"三江"源区、首都水源区、丹江口水源区等重要区域的预防保护工作,加强对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各地要按照"三区"划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管理区及确定的重点监督工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和其他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特殊情况必须建设的,要深入研究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慎重对待,切实为国家把好生态保护关。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城镇周边和开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要以监督执法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避免造成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第二,着力抓好综合治理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投入,优先对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近期要继续把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水土流失地区作为重点,抓好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首都水源区、珠江上游和东北黑土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尽快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专项工程,以坡改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力争用10年时间,优先在山区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逐步启动南方崩岗治理和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工程。各地在实施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对重点水土流失区进行治理。
 
  第三,着力抓好生态修复工作,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要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理念,把生态修复摆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动。要进一步加强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继续推动地方出台封山禁牧政策,力争5年内全国80%以上的山丘区县市出台封禁政策。完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相关政策措施,形成生态修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生态修复成果。所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都要全面实施封禁。要搞好基本农田、水源、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推广沼气、节柴灶,推行舍饲养畜和轮封轮牧,控制载畜量,实施生态移民,切实解决好群众在生态修复中的实际问题,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要加强对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摸清生态修复的规律,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第四,着力抓好监测评价工作,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加快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一期工程效益,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同时积极谋划三期工程建设,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健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经费,争取将监测网络运行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5年内,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发布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公报。要定期向社会公告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监测结果。建成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监测数据库,完成第四次全国水土流失普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学科的协作配合,特别是要与水文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相关行业成果。加强同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协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扩大监测成果的运用范围,更好地满足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
 
  第五,着力抓好水源保护工作,维护饮水安全。根据全国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做好水源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搞好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水土流失防治,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大东江源、万家寨、小浪底库区及周边水土流失防治力度。省市县都要开展本级的重要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保护水源,净化水质,改善生态,保障饮水安全。大力推广北京"三道防线"建设经验,治山、治水、治污相结合,多措并举,控制面源污染,净化水质,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加强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治基础工作。
 
  第六,着力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更好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在农村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工作要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改善,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在城镇、各类开发区和居民比较集中的区域,要加大对水系和生活区周边综合整治的力度,提高绿化指数和雨洪调蓄能力,恢复和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个国家级、200个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城市,1000个水土保持生态示范村镇。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