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报告解读

开创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的六项战略举措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4-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陈雷强调,开创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要着力抓好六项战略举措。
 
  第一,实施保护优先战略,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根本性转变。水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有些甚至不可逆转。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管理,依法严格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严格保护自然植被,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充分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第二,实施综合治理战略,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要改变仅凭单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统筹考虑各种水土流失因素,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保护、监督、治理和修复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当前,要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梯田、坡面水系和小型蓄水工程建设力度,科学配置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因地制宜推进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工作。东部地区要把提供良好人居环境和保护水源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部地区要加大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力度,对严重水土流失区进行综合治理,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要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作为主要任务,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搞好特色产业开发,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第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点带面实现水土保持新发展。项目带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继续加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等重点治理的基础上,今后要重点抓好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南方崩岗综合治理、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以及水源地泥沙和面源污染控制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面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第五,实施生态修复战略,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生态修复是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的重大战略调整。生态修复不仅在雨水丰沛的南方地区是成功的,而且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也是可行的;不仅能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而且能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修复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快好省,费省效宏。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切实加强封育保护与生态自然修复,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要搞好基本农田、灌溉草场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移民等工程,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为生态自然修复创造条件。
 
  第六,实施科技支撑战略,切实把水土保持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当前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水土保持基础研究薄弱,基础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缓慢,科技含量较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以水土保持基础研究为依托,以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以科技示范和推广为手段,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保持基础研究体系、重大科研攻关体系、示范和推广体系,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和水土流失防治水平。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