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晋江市:春启新程,水土保持打响开门红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5-02-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25年1月,晋江市水土保持工作迎来新年“开门红”,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入库金额108.3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08%。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晋江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晋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完善征缴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部门协作,持续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与管理,确保补偿费应收尽收。同时,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力度,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为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晋江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入户走访等方式,向企业和群众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主动履行水土保持义务,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晋江市水利部门将以此次“开门红”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全年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健全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动,强化工作合力,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效能,确保水土保持措施落地见效。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提升监管水平。积极运用更多信息化监管手段,探索整合“双随机”检查、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监管手段,推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控和全覆盖管理。

——推动生态价值转换,提升治理效益。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途径,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探索“谁保护、谁治理、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供稿:福建省水利厅水保与科技处)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