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长效保护山水绿 科教引领筑佳园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5-03-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悠悠上清溪,于青山之间流淌着碧绿的水。乘舟沿溪而上,一路皆是水清岸绿、风光旖旎之景,一幅人水和谐的生动画面即刻浮现于眼前。
泰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张闪耀世界的名片。近年来,泰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
长效治理,绿水长流。清水之上,白鹭翩飞,碧波荡漾,两岸护坡堤岸规整有序……这幅山清水秀的田园画卷,得益于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
近年来,为有效应对水土流失问题,泰宁县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流失斑为治理对象,持之以恒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上清溪位于泰宁县城东北部,全长50多公里。泰宁在上清溪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按照“大保护,小治理”的技术路线,针对流域地形气候特点科学布局,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封则封,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成系统治理的目标。
与此同时,泰宁由“重建轻管”向“爱工程、管工程、护工程”转变,变“被动管护”为“主动管护”,通过用水户协会选聘工作责任心强、具备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的人担任水利设施管护员,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开展长效管护,全面落实维修事宜,有力保持治理成果,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真正达成水土保持与美化环境的双重目标。
现今,经由上清溪小流域建设,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率均显著下降,生态得到明显恢复,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以发展,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
科教扬帆,青翠满园。悠游于大金湖上,缓行森林游步道,植物观赏园、生态茶园、中草药园、阳光草坪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山水乐游间,不知不觉已踏入泰宁大金湖水土保持科教园。
这是泰宁县在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探索:依托“全国森林康养试点”,打造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科普教育科教园,在突出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同时,兼顾示范推广、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功能,实现旅游康养资源与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教育的绿色融合。
科教园座落于大金湖畔,以景区内的境元康养生态园为核心,建立水土保持科教园核心区、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馆和地质博物馆“一区两馆”。科教园内设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宣传长廊、人工模拟降雨演示系统、生态修复示范区等,并融入虚拟解说、互动多媒体等现代声、光、电科技,生动地展示水土流失危害与防护治理情况,成为青少年生态教育的户外课堂,是当地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除科普教育功能之外,科教园还是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的重要载体。园区坚持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大金湖水域、高山、林地、灌草,并紧密结合区域水土保持特点,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建设自我生态修复区、林下生态种植区、生态茶园,开展流域建设技术示范、边坡防护等工程,通过试验和示范性种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并向泰宁县及周边推广,推动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科学分区,合理布局,大金湖水土保持科教园处处展现出遵循生态系统良性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的生动场景,成为泰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此外,科教园精心布局植物观赏园、茶叶品种园、中草药园、阳光草坪、百岁坡和森林游步道等景点,寓教于游,提高景观品位,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生态福利,全民共享。村中田连阡陌,屋舍整齐,水平如镜,绿树环绕……山谷水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风、写生。这里就是上清溪小流域内的崇际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生态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泰宁县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推动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大金湖水土保持科教园的规划建设,不仅实现了生活环境的优化,也提升了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素养。
当地居民对此感受深切:“水土保持科教园等生态旅游景点,让乡亲们感受到了水土保持知识的魅力,享受到了乡村生态旅游带来的红利,我为家乡深感骄傲。”
同时,科教园通过建设林下生态种植区,广泛传播本地优质水土保持植物,并通过苗木、花卉的培植及草种的出售,为当地农民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科教园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及由此引发的参观游览,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老百姓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流金淌银的幸福靠山,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供稿:福建省水利厅水保与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