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山东栖霞:国路夼小流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5-09-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图片1.png

近年来,山东省栖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路夼小流域为生态治理重点区域,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让昔日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蜕变为“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的生态样板,走出胶东丘陵区美富共赢新路。

一、坚持统筹规划引领,擘画综合治理蓝图

遵循“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结合国路夼小流域低山丘陵地貌(海拔最高630米、最低70 米)与水土流失特点,对山、水、林、田、路、村、景实施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坡面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控制六大任务,开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新篇章。明确“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促人水和谐、服务新农村”的防治目标,聚焦坡面、沟道、村庄三大防治对象,以“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为根基,突出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自上而下构建“山顶水保林、山腰经济林、沟道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护体系,划分“陡坡修复保护区、中缓坡开发治理区、沟道工程防护区”,为治理筑牢科学根基。

二、坚持分层施策路径,激活生态发展动能

围绕防护体系落地,通过分层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同步拓展业态激活乡村活力。对25度以上陡坡全面退耕还林还草,全封闭管理有林地,在荒山荒坡培育黑松、刺槐等水保林,土质贫瘠区域保留自然植被,借助自然之力恢复林草覆盖;在25度以下缓坡发展高效经济林,引进红富士、红枣、樱桃等名优品种,配套整修树盘、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打造高效果品基地,年产优质果品5000多吨、收入超3200万元。在侵蚀沟道建拦沙谷坊30道、蓄水谷坊10道、拦河闸坝36道,实现“层层拦蓄、道道截流”,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4700亩,使90%以上果园粮田实现水利化;同时整治村内河道、硬化63公里环山路,建交通桥8座、人行桥24座,配套垃圾处理设施,发展50户“农家乐”,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农业旅游点,年接待“研、学、游”人群超万人次。

三、坚持多重效益发挥,绘就乡村振兴愿景

通过国路夼小流域治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生态方面,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3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82.2%,林草面积11890亩(占宜林宜草面积95%),林木覆盖率从43.1%提升至76%,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从2812t/km²降至576t/km²,减沙效益70.7%,河道淤积、水体污染问题彻底解决;经济方面,土地利用率提升至 88.6%,农业林业用地达13430亩,粮食亩产从450公斤增至629公斤,群众人均纯收入从10108元提至17530元,稳稳迈入小康水平;社会方面,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乡村旅游带动就业创业,群众安居乐业,“新民居、新环境、新家园、新农民” 建设目标落地见效,为全市水土保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

(供稿:烟台市水利局王攀攀、邢永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