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向好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斐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6-2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1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2021年度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态势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向好,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从全国看,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km2,占国土面积(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27.96%,较2020年减少1.85万km2,减幅0.69%。各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中度、强烈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分别为172.28万km2、44.52万km2、50.62万km2,其中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下降到18.93%,占比较2020年下降0.55个百分点。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10.58万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35%,较2020年减少1.42万km2,减幅1.27%;风力侵蚀面积为156.84万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65%,较2020年减少0.43万km2,减幅0.27%。
从总体格局看,我国水土流失由西部向东部逐步减轻,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西部地区减少量大,中部和东部地区减幅大。监测显示,2021年,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24.73万km2,占其国土面积的33%,较2020年减少1.20万km2,减幅0.53%。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81万km2,占其国土面积的17%,较2020年减少0.43万km2,减幅1.45%。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3.88万km2,占其国土面积的13%,较2020年减少0.22万km2,减幅1.60%。
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看,水土流失面积年度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继续好转。2021年,京津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20年减少1.68%,是全国平均减幅的近2.5倍。长江经济带减幅为1.3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减幅为1.03%,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减幅达到1.40%。
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相比,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减少16%、13%、13%,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
从重点关注区域看,三峡库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20年减幅分别为1.44%、1.36%、1.17%、0.91%;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20年减幅分别为0.32%和0.2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从大江大河流域看,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流域(片)及西南诸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2020年平均减幅为1.19%,其中淮河流域减幅最大,为2.71%,西南诸河流域减幅最小,为0.68%。各流域中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仍然最大,为33.26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2.44%,占其流域面积的18.57%。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例、中度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均为各流域最高,水土流失面积为25.93万km2,占流域面积的32.63%,较2020年下降0.42个百分点,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中34%为中度及以上等级。
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看,40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20年减幅为0.67%,其中,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减幅达1.19%,是全国平均减幅的1.72倍,其中永定河上游治理区减幅最大,为1.63%,西辽河大凌河中上游治理区减幅最小,为0.79%。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减幅为0.42%,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进一步显现。
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看,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下降,总水土流失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27.87%,较2020年减少0.48万km2,减幅0.45%。其中,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减幅最大,为1.46%,总体来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同时,监测成果显示:
我国水力侵蚀呈明显流域分布,风力侵蚀呈明显区域分布,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水力侵蚀尤为集中。
全国水蚀面积有八成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六成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超四成集中在长江、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最为严重,其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4%,却集中了全国40%的中度和强烈及以上水蚀面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全国水蚀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和高强度水蚀发生率最高的区域,其水蚀面积占区域土地面积高达53%,且62%为中度及以上等级、27%为强烈及以上等级,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我国风力侵蚀则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北方风沙区、青藏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其中北方风沙区集中了八成的全国风力侵蚀面积。
我国坡耕地高强度水力侵蚀问题突出。我国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8%,其中6°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6%,但强烈及以上水蚀面积达全国的近六成,由于坡耕地侵蚀强度高、危害重,一直是治理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占比大,集中分布在中覆盖度以下的林草地。全国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134.11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50.15%,其中82%为轻度侵蚀。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42.86万km2、91.25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6.03%、34.12%。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中有2/3发生在植被盖度为中覆盖及以下的林草地上,达90.79万km2,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此外,通过强化水土保持监管,人为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显著,人为扰动地块水土流失发生率较2020年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但我国开发建设强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全国人为扰动面积新增0.91万km2,东、中、西部分别增加了0.33万km2、0.23万km2、0.35万km2,总量差异不大,但西部地区新增扰动面积的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防治压力更大。
监测结果充分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水利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依法严管,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京津冀地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打好水土流失“控增、减量、降级”组合拳。将人为扰动作为“控增”的重点,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将林草地作为今后水土流失面积“减量”的重点,加强保护修复,提高中覆盖及以下林草地植被盖度,充分发挥林草地水土保持功能。把坡耕地和侵蚀沟作为水土流失强度“降级”和重点治理的主战场,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坡耕地整治,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大东北黑土区耕地侵蚀沟治理力度。全面强化流域治理管理,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水土流失科学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