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郭索彦主任介绍第四次全国水土保持普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3-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认真做好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指出: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作为水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面调查全国土壤侵蚀、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现状,掌握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和生态服务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土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任务和进度安排   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壤侵蚀现状,掌握土壤侵蚀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二是全面调查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现状,掌握侵蚀沟道的分布、面积和几何特征;三是全面查清全国水土保持措施现状,掌握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分布;四是建立健全全国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和综合治理服务。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工作周期为3年,分为4个阶段。2010年为前期准备阶段,开展普查方案设计、试点、培训和宣传动员。2011年为清查登记阶段,开展清查登记和现场调查。2012年1月至6月为填表上报阶段,开展填表上报、数据处理和审核验收。2012年7月至12月为成果发布阶段,开展普查成果验收、汇总发布和资料开发。   二、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的进展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一)组建了普查工作组   为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去年3月份,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专门组建了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组(以下简称“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为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副组长为部水土保持司牛崇桓副司长和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郭索彦主任;工作组组长为牛崇桓副司长,副组长为郭索彦主任,工作组设在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在“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积极推动下,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组建了普查工作组。各级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积极组织和协调,努力做好普查试点、方案编制、技术培训、资料准备和经费落实等各项工作,为全面实施普查提供了保障。   (二)开展了普查试点工作   为保证普查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去年4月,开展了长江、黄河2个流域机构以及辽宁、江苏、河南、湖北、重庆、广西、陕西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地区普查工作负责人、普查指导员和技术骨干技术培训。8月,开展了冻融侵蚀普查技术培训。   在57个试点县份中,全部开展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试点、15个县份开展了土壤侵蚀普查试点、2个县份开展了侵蚀沟道普查试点。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展,在组织和技术上全面锻炼了各级普查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的工作人员,检验了普查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普查积累和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编制了普查技术文件   为保证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工作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普查技术和要求,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组织编制完成了《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实施方案(试点用)》、《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技术细则(试点用)》、《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实施方案》、《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培训教材》、《水利普查500问》以及培训课件等技术文件。流域机构、省级、地市级、县级的普查机构遵照上述技术文件,也编制完成了相关技术文件。良好的技术文件,对全面做好普查技术培训、有效指导技术人员、保证普查数据和成果质量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举办了普查技术培训   去年11月,“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分别在兰州、南昌、武汉、长春、西安、成都等地举办了1个专业综合班和5个技术骨干班,共培训922人。培训内容包括普查概述、土壤侵蚀普查(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普查)、侵蚀沟道普查(包括东北黑土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等。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完整的室内理论培训,又有野外实习和计算机操作,突出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培训与锻炼。国家级培训为各级普查机构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师资力量和技术骨干,为全面做好普查工作培养了核心的组织人员和技术人员。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省级、地市级、县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本次技术培训共计有约4万人次参加。   (五)完成了经费测算申报和年度国家任务招标   部、流域机构、省级、地市级、县级普查机构分别完成普查总体经费测算,完成去年和今年普查经费申报。普查经费及时到位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去年12月,完成了全国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土壤侵蚀专题信息入库和环境星遥感影像采购的开标与评标,确定了中标单位,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   三、2011年度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安排   2011年为水利普查的清查登记阶段,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将完成清查工作和数据登记工作,内容包括:气象数据收集填报,全国土壤侵蚀因子提取与分析,野外调查单元土壤侵蚀调查,侵蚀沟道信息提取和普查表填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和数据复核填报。主要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气象数据收集与上报   1月至3月,“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组织完成气象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指导各地收集填报气象数据。   4月,省级完成日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填报和入库,县级完成风速风向数据的收集、填报和入库。   (二)土壤侵蚀野外调查   1月至3月,省级收集1:10000地形图,划定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单元并制作野外调查工作底图。   4月至5月,省级组织县级完成风蚀野外调查工作;6月,完成风蚀野外调查成果整理和提交。   4月至10月,省级组织县级完成水蚀、冻融侵蚀野外调查工作,完成野外调查成果整理和提交。   8月份开始,“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组织开展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土壤侵蚀因子信息提取   这部分工作全部由“国家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组织完成。至3月,完成1:50000数字线划图、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收集工作;至4月,完成冻融侵蚀区年冻融日循环天数、日均冻融相变水量计算分析与制图工作;至5月,完成全国植被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工作;至6月,完成全国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风蚀区表土湿度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工作、冻融侵蚀区植被盖度分级制图工作;至9月,完成全国降雨侵蚀力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风蚀区风力因子和地表粗糙度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冻融侵蚀区年均降水量因子计算分析与制图工作;至10月,完成全国坡度坡长因子提取与分析制图工作。   (四)侵蚀沟道提取与复核   至11月,省级完成侵蚀沟道数据提取工作,县级完成侵蚀沟道数据野外复核工作。   至12月,省级完成侵蚀沟道普查表填报,流域机构完成侵蚀沟道接边与汇总。   (五)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复核   1月至11月,各省份开展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   至12月,县级完成水土保持措施调查和填报工作,省级完成水土保持普查成果的评估与验收。   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水土保持机构和普查工作组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水利普查办公室的领导和安排下,自觉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