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1-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 孙太旻) 山顶梯田、山坡橘,山脚稻子、平地疏。地变平、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灾变少,已成为记者日前在丹江口库区周边耳闻目睹最多的话语和场景。通过调查了解得知,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国家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结果,得益于陕、鄂、豫三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得益于3省5个项目市25个项目县(区、市)近年来苦干加巧干,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自2007年10月启动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区各级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市、县三级水利(水保)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通过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苦干实干,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一江清水送北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记者日前在十堰市召开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现场会上了解到,截止目前,陕、鄂、豫3省已先后完成20072008年度的67个项目区、318条小流域的初步设计,经审查批复实施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7km2,总投资14.30亿元。2009年度计划实施的254条小流域初步设计均已完成审查批复,进入实施阶段。此外,由长江委组织开展的水土保持监测、湿地恢复与保护、小流域治理示范、中心苗圃建设等中央项目的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也分别编制完成,通过了水利部审查,其中水土保持监测初步设计已经水利部批复开始实施。
 
据现场会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3年中央已累计下达3省水土流失治理任务1.04万km2,总投资25.8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2.90亿元,分别占《规划》近期治理任务的76 %和近期投资的73 %。截止2008年底,3省25个县(区)已在67个项目区318条小流域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42km2,占2007—2008年度计划任务的99%。其中:陕西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60km2,占计划任务的101%;湖北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08km2,占计划任务的95%;河南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74km2,占计划任务的99%。完成总投资13.4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6%。2009财年的治理计划已下达落实,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展开,各地完成实物工程量在30%~50%左右。
 
——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创新机制各具特色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项目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指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等困难,通过明确目标抓落实,创新机制求发展,注重质量讲效益,高起点开展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陕西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一江清水供北京”的目标,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治理污染、净化水质作为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项目建设同改善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强化项目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和管理机制,注重质量,打造精品;较好地实现了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与建设同步,质量与效益并存。
 
湖北省为确保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狠抓组织领导,务求责任落实;狠抓前期工作,从源头保证质量;狠抓建设管理,确保进度质量;狠抓“三专(专人、专户、专账)”制度,强化资金管理;狠抓建后管护,建立长效机制;狠抓项目宣传,营造和谐环境等措施,有效地推进了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实施。
 
河南省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目标如期实现,通过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加强前期,科学规划;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工作新路子;建精品,出亮点,精心打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突出三个“结合”(治山整地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相结合,生物措施配套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项目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措施,较好地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发展。
 
长江委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同时,多次派出工作组,对3省07、08年开工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敦促项目省全面落实了目标责任制。通过狠抓前期工作,加强技术指导,确保了设计成果质量。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明确目标,突出了治理特色;通过强化管理,规范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引导,营造了水源区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组织协调作用,为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齐抓共管突出重点,人水和谐初见成效
 
南水北调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线水源地保护包括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成败的关键。自去年11月,第三次建委会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及调水沿线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促经济、保民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工程效益初步显现。一是前期工作审批加快,二是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三是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四是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体现了齐抓共管突出重点,人水和谐初见成效的监管特色。
 
工程项目自2007年开工建设以来,各地以工程建设为依托,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为基础,注重改善民生,着力保护水源和水质,并建设了一批配套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能源替代工程。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防治,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优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项目区的林草覆盖率明显提高,进入库区泥沙明显减少,初步实现了生态好转、水质优良和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