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全面启动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11-0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报讯(记者刘自国 孙太旻)11月8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郑重宣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全面启动,至此,经过水利系统广大科技人员一年来科学规划设计、技术论证的淤地坝工程建设将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展开。据悉,这是继国家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又一项重大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同时,给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淤地坝具有拦沙淤地等综合功能,是被黄土高原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已有400多年的人工筑坝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淤地坝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目前,黄土高原七省区已建成淤地坝11万多座,淤成坝地30多万公顷,累计拦泥210亿余吨,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这是黄土高原地区群众对淤地坝作用的形象总结,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把淤地坝誉为流域下游的“保护神”,解决温饱的“粮食囤”,开发荒沟、改善生态环境的“奠基石”。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 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明确了近期(10年左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淤地坝建设发展的精神,水利部党组把淤地坝列为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 工程之一,作为近期水利建设的重点工程,2003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这标志着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黄土高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其中骨干坝3万座。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入黄支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工程实施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淤地坝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4亿吨,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工程发挥效益后,可拦截泥沙能力达到400亿吨、新增坝地面积达到750万亩,促进退耕面积可达3300万亩。
淤地坝建设将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近期优先安排原有坝系配套和改建工程,以及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皇甫川,以及十大孔兑等入黄一级支流淤地坝工程。工程建设根据总体规划,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与淤地坝工程配套,沟坡兼治,综合治理,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实行中央、地方和群众共同投入的机制,骨干坝以中央投资为主,中小淤地坝以地方和群众投入为主。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