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总结讲话(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11-0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经过大家一天的紧张工作和共同努力,大会已经基本完成了各项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下面,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对这次会议进行简要的总结。
第一个方面,会议的主要收获
    一是启动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工程。会议期间,刘震司长全面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领导站在全国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强调了淤地坝的建设意义;鄂竟平副部长在上午的会议上,作了重要的讲话,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作,从认识、建设、管理、组织等多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不仅明确了淤地坝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近期安排重点,也标志着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工程开始启动实施。
    二是总结和部署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在下午的会议上,贾治邦省长代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对近两年来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回顾这两年的工作,黄河上中游地区又开展2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与国家的生态需求和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黄河上中游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特别脆弱,这是该区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我们面临的这一严峻形势,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在贾治邦省长和鄂竟平副部长的讲话中,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更加提高,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大家一致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黄河的长治久安,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搞好生态建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四是更加理清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在这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入黄泥沙三大目标;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加强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这一思路符合黄土高原的实际,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今后一个时期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五是交流了经验,增进了了解。在这次会议上,黄河上中游7省区结合本地的实际,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就、经验和今后的工作,进行了交流。从交流的情况看,各地在淤地坝的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明晰产权、工程管护等方面,因地制宜,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我们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寻找捷径,加速治理,无不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二个方面,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1、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贾治邦省长、鄂竟平副部长等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对于我们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结束后,我们将对这次会议上的主要文件进行整理,并正式下发。希望各地在会议后,认真组织学习,把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推动淤地坝建设工作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实现区域的生态良好、人民富裕、社会进步。
    2、明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治理异常艰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今后10年或更长的一段时期内,应该明确重点,集中力量,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力求尽快取得成效。
    7.86万平方公里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应作为黄土高原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中之重。这一地区仅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1%,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占全河输沙总量62.8%,其中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有重要影响的粗沙约占72.5%。该区由于生态环境非常恶劣,又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因而集中精力,加快这一地区的治理,进而带动其他地区的治理,对入黄泥沙的减少、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全力抓好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与全国其他流域和地区显著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就是沟壑和重力侵蚀非常严重。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在千沟万壑中建设淤地坝坝系,可以起到拦泥淤地、蓄水防洪、增产增收、改善交通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1亩坝地平均可拦泥3000吨, 1亩坝地相当于10亩坡耕地的产量,1座坝就是1座桥。这也正是多年来淤地坝为什么一直受到政府和管理部门极力推崇,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推广,农民群众热情欢迎的内在原因。
    现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水利部特别将淤地坝列为三大亮点工程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各省区也编制出了本省区的淤地坝规划,并储备了一批项目。下一步,各地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落实措施,搞好管理,抓住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管护等各个环节,提高质量,注重效益,保证淤地坝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力开展淤地坝建设,必将促进坡面整治、植被建设和农业耕作措施的协调发展,必将保障“退耕还林、荒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措施的实施,从而实现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战略目标。
    4、高度重视生态修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植被缺乏。从一大批典型小流域的实例来看,在黄土高原降雨量适当的地区,借助和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飞播封育等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一条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政策,颁布禁牧令,划分封禁区,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次会议上,各省区也介绍了很多这方面的好经验。水利部和黄委在黄土高原开展的生态修复试点县也已经达到了30个。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黄土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与环境,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的改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各地一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坚持不懈,不断总结经验,防治结合,封治结合,引导生态修复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5、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水土保持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由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一是要千方百计地推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今后5-10年内,要建成能够覆盖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立起监测设备先进、信息采集准确、传输快捷、处理功能完备、运行稳定、整体功能优越的监测网络体系,使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基本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二是要集中开展重大措施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当前重点要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类型区划分及其环境演变规律,不同类型区环境容量、生态建设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小流域坝系相对平衡的形成机理及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科技攻关。
    6、搞好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这几年,在中央、地方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逐渐使水土保持走向了社会,使社会认识了水土保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地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精心组织,搞好协调,配合新闻媒体搞好水土保持宣传报道,使水土保持这项伟大的事业不断深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黄河的水土保持,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面对现在,我们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展望将来,我们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作为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过去的工作中,黄委始终得到了各省区的一贯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主动配合好各省区的工作。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中央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有全流域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定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这次会议在太原市召开,得到了山西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此我们向为本次会议提供良好服务的全体会务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最后,我受大会的委托宣布: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青海省召开。让我们2005年,西宁市再会!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