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讲话

海委主任邓坚在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10-1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明确思路 综合防治 开创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海委主任 邓 坚
(2004年10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海委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流域性的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会议和2004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探讨加快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刚才,河北省水利厅和承德市的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我代表与会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水利部领导对我们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鄂竟平副部长发表了重要的书面讲话,水保司刘震司长刚才也做了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海委讲四点意见。
一、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即全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进入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新阶段。随着《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的法制化轨道。1998年大水以后,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投入不断增加,各种优惠政策相继出台,监督管理力度逐步加大,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明显加快。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投资46.5亿元,治理面积达到8.5万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90万公顷,水土保持林262万公顷,经济林79万公顷,种草90万公顷,封育治理102万公顷,生态修复227万公顷,塘坝、蓄水池及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56.5万座,动土石方45亿立方米,群众投工1.3亿工日。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海河流域局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初步遏制了水土流失持续恶化的趋势。
(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效益显著
截止目前,海河流域先后开展了6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其中,永定河上游重点治理区、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重点防治区、滦河潘家口水库重点防治区等3片已完成阶段性目标,均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的水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治理区内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控制,保水能力大大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京津风沙源区防沙治沙项目区、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等3片进展顺利,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时制定实施办法和配套法规,积极落实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权、收费权和监督权,大力推动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建设。特别是1999年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以来,流域内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机构逐渐健全,配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管理队伍不断壮大,预防监督工作日趋法制化、正规化。
目前,流域各地已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督执法网络体系,有关市县都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领导小组,一些水土流失治理大县还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局。在此基础上,各级水土保持执法部门以加强方案审批为重点,以征收“两费”、查处大案要案为突破口,依法落实“三权”,收到了明显效果。
(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步入正轨
在水利部及流域内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及各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相继成立,并逐步配备了水土保持监测仪器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现代化的水土保持监测手段在全国第二、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查明了流域各地及相关区域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成因,为水土流失治理决策提供了依据。近年来,以实施《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为契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北京市通过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系统”,建立了水土保持局域网,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9个径流场、97个径流观测小区,初步建立起了水土流失监测网络。
(五)水土保持基础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及调查工作有所加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海委通过几年的工作,完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滦河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初步研究”、“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汇编(第一卷)”、“太行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调查报告”、“太行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调查研究”和“滦河流域依靠自然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研究报告”。河北省对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论证分析,初步查明了水土流失对密云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北京市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壤侵蚀试验等多项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上述成果的提出,为进一步做好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土保持队伍建设逐步得到加强。截止2003年底,海河流域共有水土保持机构379个,水土保持工作人员2855名。其中,行政管理机构113个,工作人员653名;监督执法机构131个,执法人员963名;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93个,从业人员337名;监测机构14个,技术人员149名。内蒙古锡盟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了90名水土保持专业后期本科班学员。各地通过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外出学习等形式,加强了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执法水平。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水利部和流域内各级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流域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流域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海委向水利部各级领导多年来对海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流域各有关单位多年来对海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流域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经验
1.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近年来,流域各地按照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了“大封禁、小治理”的治理思路。在大部分深山、远山地区实行封禁治理,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保护现有灌草植被,提高生态质量。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生物措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如太行山南部山区的花椒、侧柏,中部的大枣、核桃,北部的苹果,滦河上游地区的沙棘、山楂,永定河上游的柠条、肉用杏,内蒙古高原接坝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抓好小流域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从1980年至2002年,海委先后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和天津6省(直辖市)、15地(市)、31县(区)开展了35处小流域治理试点,分别代表石质、土石质、黄土丘陵、洪积坡积裙和平原风沙区等5个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00多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海河流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框架,为流域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小流域试点经验推广面积已达4万平方公里,经济效益近10亿元。
3.开展规模治理,提高工程效益
为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通过开展规模治理,逐步形成了一批大项目区。目前,仅在永定河上游重点治理区就已形成万亩以上的综合治理示范区达110多处。如河北尚义、阳原、蔚县,山西阳高、天镇,内蒙古兴和,北京延庆等,均有计划地开展了集中连片的综合治理。2001年开始实施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项目,均按照大项目区开展规模化治理,每个项目区包括多个相连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100-150平方公里,建设期限为2~3年,为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水土整治、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水平奠定了基础。
4.建设小型蓄水工程,开发利用雨洪资源
近年来,海河流域出现持续干旱,生物措施成活率和保存率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力开展不同形式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北京各山区县建设的“五小”工程,山西天镇、和顺等县建设的“人字闸”工程,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唐山,河南安阳、新乡,山西长治,天津蓟县等地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开展的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建设,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5.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在继续推广应用机修梯田、果树高接换头、优良树草种引进、集水节灌、生物护埂等较成熟技术的同时,逐步推广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科技含量。如北京、河北、山西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进行小流域治理验收,内蒙古有些地区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使用生根粉和保水剂等。与此同时,各地已开始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如山西阳高和河北宣化的园区已初具规模,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6.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四荒”治理
海河流域“四荒”开发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四荒”的政策、规定和办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大力促进了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治理责任制,为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加快了治理步伐;二是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机制,弥补了国家投资的不足;三是建立起了责、权、利相统一,治、管、用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新机制,提高了治理的标准和质量。河南鹤壁、山东聊城的治理大户们,通过艰苦的努力,治理区基本实现了“春花、夏绿、秋果、冬青”的优美环境。
7.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有序进行
近年来,流域内水土保持部门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和基本建设程序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文件精神,基本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把关,规范要求。对重点治理项目,要求由资质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并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前期工作的规范化。三是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因地制宜地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四是加强了资金管理,对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和使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8.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在生态优先、改善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区域经济,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微观经济活动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把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地寓于各项治理措施之中,不仅生态效益显著,而且通过开发性治理,结合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大大促进了自然资源升值和农民增收致富。永定河上游治理区实施20年来,当地群众收入由治理前的174元提高到了2000元,年收入增长1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东营义和风沙区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改造中低产田2500多亩,建造冬枣园5000亩,年人均增加收入600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重,资金严重不足,与流域所处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目前,海河流域尚有10.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随着中央“两工”政策的取消和物价的上涨,国家每平方公里3~5万元的补助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治理工作的需要,资金缺口很大,严重影响了治理进度和成效。
二是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治理的绝对速度慢,个别地方和行业保护、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治理后的管护工作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四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
这些问题都值得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进一步认清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区内有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等26座大中城市,地位特殊而重要。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并提出了打造“绿色奥运”的口号。同时,海河流域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生态恶化的警钟。无论是为了维护国家或首都的良好形象,还是为了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迫切要求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前,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和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都对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快治理,为流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服好务。
(二)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搞好新时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近年来,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加快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为搞好新时期的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水利部党组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强调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在生态脆弱地区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重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预防监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明显增强为搞好新时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法制、经济等手段,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格局,为搞好新时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多年的探索和奋斗为搞好新时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几十年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总结,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海河流域实际的、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路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情况熟悉、技术过硬、精于管理、能打硬仗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队伍。
(六)未来可能的相对丰水期为搞好新时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利时机
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由于连续的干旱缺水,大大制约了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天气形势分析,海河流域连续干旱的时间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值,今后可能进入相对丰水年份,这将为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提供有利的水资源保障。
综上所述,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快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不断推向新阶段。
四、明确思路,综合防治,大力推进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水土保持法》,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群众利益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发展经济、美化环境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预防、治理与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监督执法、建设管理和监测体系,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20~30年时间,先后完成永定河上游、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和太行山区等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综合治理,使京、津、石等大中城市水源工程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结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使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部分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产业开发得到促进,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督监测和保护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期目标(现在~2010年):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累计新增治理面积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0%,主要河流减少泥沙20%以上,植被盖度达到60%。重点治理初见成效,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基本控制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初步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
中期目标(2011~2030年):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续继以每年5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到2020年,重点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治理完毕,重点治理工程见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植被盖度达到70%,主要河流减少泥沙达到30%。到2030年,全部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远期目标(2031~2050年):巩固治理成果,建立起适应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植被盖度维持在70%以上,主要河流减少泥沙30%以上,实现山川秀美。
(二)主要对策措施
1.抓紧做好生态修复规划和基础研究工作
在生态建设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并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为依据。海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积极抓好相应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生态修复规划要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牧区水利建设等规划相结合,并要搞好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的衔接工作。生态修复的对象主要是覆盖度为5%~50%的低中覆盖度的草原、郁闭度小于40%的灌木地等地类。继续大力落实《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京津周边风沙源区水利防沙治沙规划》的有关项目。抓紧制定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大力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础研究工作,如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战略、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开发、3S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效益监测指标体系、治理开发长效经济补偿机制等,逐步解决水土保持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2.切实抓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海河流域启动了京津风沙源区防沙治沙工程、首都水资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工程之多,投资之大,范围之广,在海河流域前所未有。
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优化配置各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按照水土资源承载能力,搞好基本农田、小型集蓄雨工程、高标准果园及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山区农村粮食安全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切实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山区城镇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轨道上来。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旅游风景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探索旅游风景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互动局面。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关管理制度。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流域内所有国家重点治理工程从现在开始都要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制,同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还要因地制宜推行招投标制、项目建设公示制、群众投劳承诺制、资金使用报帐制和产权预先确认制。
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从计划安排、资金使用、工程实施、工程验收等环节严格监督,建立起效率高、程序严、制约有效的重点工程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加强已建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在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或水土保持工程建成后,落实治理成果的产权或使用权,明确责权利,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
3.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
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依据《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要求,对乱开乱垦、乱挖乱采等行为,进一步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法规规章、管理办法和乡规民约。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出台和完善税收、信贷、投资和能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水土保持法》及水利部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重点是密云、官厅、潘家口等大中型水库上游,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建设项目和开山、修路、采石等破坏性强的开发建设工程,同时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避免“灯下黑”。要加大预防监督力度,坚持“三同时”制度,搞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依法保护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最大限度地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发展的趋势。
4.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06年,海河流域要初步建成覆盖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步建成水土保持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形成水土保持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实现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点防治区和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区的动态监测预报和公告。到2010年,将形成高效便捷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发布体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预报技术队伍,积极开展工作。近期要保质保量完成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利用“3S”技术,开始建立和完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数据库。同时,积极开展全流域水土流失的各项监测工作。
5.努力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推广工作
海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水土保持科技治理典型,要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工作。继续大力推广机修梯田、果树高接换头、优良树草种引进、集水节灌、生物护埂、草产品综合利用、围栏建设、鼠虫害防治以及节柴措施等技术,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含量。
流域内各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工作,力争在2~3年内,在流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推出一批既有代表性,又有影响力的科技示范典型。通过展示成功的治理典型和技术路线,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实现流域生态良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改革深化和农民增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海委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于近期组织完成承德避暑山庄周围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并推动抓好实施工作。
6.大力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继续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由农村、农业向市区、城市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实际抓好不同类型区域的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城镇)建设工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发建设区管理,加强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加强城市郊区科普示范区建设,促进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7.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宣传工作
要更好推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舆论先行,宣传到位。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工作成绩、先进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营造出全社会理解、支持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坚持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提高生产建设单位和山区群众保护水土资源、治理水土流失的自觉性,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转变生态建设中重工程建设轻管理保护的观念,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宣传工作中,不但要注重宣传好的经验典型,还要勇于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善于运用政务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8.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协作工作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群众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主导作用。海委作为流域机构,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能,做好经验推广、人才培训等工作。各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要当好政府参谋,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监测,开展信息发布,积极做好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加强与计划、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全面加强海委和各地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健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对重点防治区、示范区和跨省大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健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体系。海委将在这次会议上与海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签署《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调与监督机制》文本。该文本明确了相互协作所采用的工作机制,包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联合监督检查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年会制、定期通报制度、科技成果共建共享制等。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些机制一定会在今后的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使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走上“协商——协作——协调”之路。
同志们!新时期的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认真落实水利部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