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长治”在新化闪光——湖南新化县水保工作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09-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者 井书光
 
  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索流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优化治理模式,指导和推动流域治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在15个省牗市、区牘开展了43条小流域试点。1983年,长江流域的江西兴国县和葛洲坝库区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八大重点治理片之列。1988年,国务院又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决定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三峡库区等四片首批开展重点防治,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随着国家水土保持投入的增加,重点防治范围逐步扩大,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以及大别山南麓的部分水土流失严重县也先后开展了重点防治。到目前为止,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范围已扩展到10省(市)的193个县(市、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长治”工程也成为长江流域建设规模大、稳定性强、持续时间长和最具影响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之一。截至“九五”期末,“长治”工程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小流域达2000余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万平方公里,其中改造坡耕地、兴修基本农田54.8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189.9万公顷,栽植经济林果76.6万公顷,种草29.5万公顷,实行封禁治理198.4万公顷,推行保土耕作措施133.1万公顷。此外,兴修了谷坊、拦沙坝、蓄水塘坝、蓄水池、水窖、排洪沟、引水渠等大批水利水保工程。工程总土石方量达17.4亿立方米,群众累计投工16.6亿个。
 
  新化是湖南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流失面积占境域总面积的40%。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期困扰和制约着新化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着当地脱贫致富的步伐。1997年新化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县,1999年又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县。从此,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生态环境成为新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工程和政府的形象工程。
 
  治理前的新化,是出了名的“三跑”县。“三跑”即跑土,跑水,跑肥。跑贫了土地,跑坏了环境,跑穷了老表。这就是当年新化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
 
  新化地处湖南中西部,居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段东南麓,是一个地域广、人口多的山区大县,又是国定贫困县。据199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1457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年要流失地表土480万吨。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土壤中的肥料,使土地更加贫瘠,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1997年,新化县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县。在1997年至2000年几年的时间里,新化县“长治”工程共投入资金46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7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81.3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10826亩,经果林25994亩,水保林11348亩,保土耕作150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077处、96.8万立方米。同时,1990年至2000年,新化县历时10年的长防林一期工程建设,先后投资1326.9万元,建立了以公路为干线,主要河流与山系为主体的8个项目区。1999年至2000年,投资1565万元治理6条小流域,治理面积达72平方公里。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遏制了水土流失,一些昔日被泥沙淤积的河床开始得到疏浚,干枯多年的小溪恢复了水流,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嬉戏于青山绿水之中。新化县也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土、水、肥保住了,农业产量提高了,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记者在新化县国家长治工程项目——麻罗河流域建荣、双源、官渡、木龙四村进行采访时看到,昔日的荒山已披上层层绿装。在官渡和木龙两治理区山头上往下看去,只见坡面水系筑混凝土排水沟及沟路沟结合的混凝土人行道已初具规模。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田间地头的蓄水池都已蓄满水,沉沙凼已投入运行。据当地水利部门同志介绍,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入河泥沙大大减少,雨水在坡地上被截留,水土肥都保住了,农民的土地生产得到保障。在这里,记者还看到,山坡上的奈李、布朗李、金秋李等经果树已开始挂果,当地老农高兴地说,2~3年后,这里的果树将进入丰产期,果品产量将达到600吨,产值突破60万元以上。
 
  从“三跑”变为“三保”(保土、保水、保肥),“长治”工程成为新化水保工作的新起点。新化正是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用足用好“长治”工程给他们提供的新条件,才使新化的水保工作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推行水土保持一票否决制。新化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县以后,为切实抓好这项民心工程,新化县委县政府建立和实行了以“党政一把手负责、水土保持一票否决”为核心内容的目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县、乡、村及实施单位由一把手挂帅,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水保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了“长治”工程领导机构,保障“长治”工程有强有力的领导。为“长治”工程持续优质高效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抓执法,“防”“治”并举。为巩固“长治”工程成果,在抓综合治理的同时,按《水土保持法》“预防为主”的要求,新化狠抓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发生。一是建立健全了执法机构。在县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下,县水保局内设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各乡镇相应设置了监督分站,村级确定管理护员,形成县乡村三级监督执法网络。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新化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暂行办法》、《新化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新化县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使水土保持行政执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加大了水土保持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4年来,共查处违法案件8起,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并加大建设水保“三同时”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建设单位编制水保方案9个,审批9个。为促使水保工作步入法制化、经常化轨道,新化坚持水保工作向县人大汇报制度,县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一次水土保持执法检查评议和人大代表视察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长治”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宽,以群众参与为主体的建设项目,需要全社会参与。新化县确定每年6月为《水土保持法》宣传月,集中开展电视讲话、出动宣传车、悬挂过街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出墙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记者在新化采访期间,正值新化《水土保持法》宣传月,只见新化县大街小巷都挂有水土保持方面的宣传横幅,充满节日的气氛。当地老表说,横幅和永久性宣传碑牌已成为他们了解有关水保法规和水保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扩大水保、环保观念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他们让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知识走进中小学课堂,并由县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团县委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以“保护资水,绿化家乡”为主题的“新化县万名青年志愿者绿色大行动”活动,参加人数达13000余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宣传示范作用。同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水保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广专业技术,提高技术人员水保工作能力。
 
  在麻罗河流域的木龙村,记者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叫欧阳梅花,是退休干部。据新化县领导介绍,这位老人是“长治”工程的积极推动者和支持者。1998年8月,他不顾身患多种疾病,顶烈日、冒酷暑,连续几十天奋战在坡改梯工地上。这期间,他的高血压病犯了几次,他已记不清;他晕倒过几次,他也记不清了。有一点他清楚,那就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要坚持在工地上到最后一刻。正是这样的一批老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麻罗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
 
  突出重点,搞好示范。“长治”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新化县“长治”工程紧紧围绕四大重点开展工作。一抓重点流域。根据县情,选择了赵溪、中洲江、三板桥、麻罗河、芦茅江等5条小流域为第一批重点治理小流域。这几条小流域中,赵溪、中洲江为中山、花岗岩和砂面岩类型的治理区,其他3条为丘岗、石灰岩、砂岩类型治理区,实行分类治理,在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有典型代表性。二抓重点项目。根据各流域水土流失、社会经济的共性和特点,确定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封禁补植为主要建设项目,各流域的项目安排各有所侧重。三抓重点村组,重点项目落实后,在流域内选择了地形适当、干部班子强、群众基础好的村组优先安排,注重规模效益,在经果林项目中,每一个流域只安排1~2个品种,形成一流域一品种的开发格局。涌现出麻罗河流域建荣村坡改梯、官渡村经果林等一批“长治”工程小流域示范村。这些优质工程构成了4年“长治”工程的综合治理骨架,达到了布局合理,配合良好,综合防御能力强,投入省的效果。
 
  实施目标管理,促进规范建设。“长治”工程一开始,新化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把严格管理贯穿于“长治”工程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一是县水土保持委员会严把“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关;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实行“长治”工程经费开支直接报账制,专款专用,严禁资金他用和浪费;三是加强后续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及时采取不同形式的管理模式,从而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使民心工程符合民心。
 
  “长治”工程成为新化人心中名副其实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