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初步控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11-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网重庆频道11月11日电(记者 徐旭忠) 重庆市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使得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部分小流域已呈现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秀美景象。
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重庆市,由于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35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52.8%,每年土壤侵蚀量为1.98亿吨,每年进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4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威胁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
针对存在的问题,重庆市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在所属三峡库区的区(县、市)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同时以坡改梯为突破口,种植经果林和水土保持林。此外,这个市还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0年底,重庆市共投资4.8亿元,治理小流域42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为了使水土保持工作走向规范化,重庆市建立了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各区县也相应出台了有关水土保持的地方配套文件。各级水保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预防监督和管理,完善执法体系。同时,各地还开展了站点预警和群测群防工作。几年来,全市通过预警减少财产损失1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