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中国治理长江水土流失初见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3-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社武汉3月20日电(记者熊金超杨希伟)中国治理长江水土流失目前已初见成效。
 
    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沿线329个监测点常年连续监测的最新数据表明,长江江水泥沙含量近年已出现全线下降趋势,初步扭转了20世纪后半叶泥沙含量逐渐增加的局面。
 
    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的长江流域,拥有4亿多人口,沿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的迅速崛起,使其成为带动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巨龙”。但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处理不当,到20世纪80年代,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破坏,已使其成为中国7大江河中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
 
    为改变这一状况,负责长江治理开发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加强了对长江干支流泥沙的监测工作。主管这一工作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安雄介绍说,长江水文局目前已在长江流域建立了329个监测点,持续的监测研究为治理长江泥沙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8年和1989年,中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相继启动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目前,作为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龙头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发挥出的生态保护效益一年比一年显著。主管这一工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介绍说,目前已进行13年的这一工程,国家累计投入近20亿元人民币,累计治理面积达到7万平方公里以上,超过中国唯一内海渤海的面积,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约1.7亿吨。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个专项研究课题表明,近年来年均减少泥沙5000万吨的嘉陵江区域,仅在1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约20%的水土保持治理,就起到了每年减少泥沙约2000万吨的作用。过去5年间,这一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公里。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五’(2001年-2005年)计划”,“十五”期间,长江上中游年治理水土流失区面积将达到1.6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区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中国又在长江流域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999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了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展。
 
    据介绍,几年来,这一系列的工程多管齐下,已先后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433万亩,宜林荒山造林种草1180万亩,其中,长江泥沙主要来源地退耕还林90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年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3205万立方米调减到2000年的1333万立方米,同时完成造林面积163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517万公顷,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生态不断恶化的趋势,为治理长江水土流失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