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向着山川秀美奋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8-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熊铁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发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5年来,长江流域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谱写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的辉煌篇章。
  过去的5年,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举推进的五年。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范围扩大,投入增加,进度加快。“长治”工程由1996年的136个县,扩大到目前的193个县,实现了由“重点突破”向“积极推进”的战略转移,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国家年投资由1.16亿元提高到2.76亿元。同时,流域内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等治理水土流失相关项目,大大加快了治理步伐。
  过去的5年,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积极调整思路的5年。按照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着眼于秀美山川的新标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与时俱进地推出新举措。一是突出了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始终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富裕为目标,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坚持预防监督、重点治理“两手抓”,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显著增强,预防监督工作进入了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的新阶段;三是积极推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治理形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动千家万户治理水土流失;四是以示范工程建设为切入点,通过精品小流域、样板县、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以及正在实施的大示范区创建活动,总结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起到了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的作用。
  过去的5年,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成效日益凸现的五年。经过连续多年的综合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四大片”的治理程度已超过三分之一,金沙江下游的云南楚雄州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甘肃陇南近百万人实现脱贫,三峡库区人口环境容量提高10万人以上,嘉陵江中下游近10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初步步入良性循环,被誉为世界性奇迹。与此同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也极大促进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建设秀美山川的进程。放眼全流域,精品小流域星罗棋布,各种规模的治理示范区不断拓展,秀美山川的雏形初现。
  5年来水土保持的成功实践,昭示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美好前景,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以总书记批示为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部署,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新时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向山川秀美的目标加速奋进。搞好新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第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指导思想,坚持分区防治方略,坚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一起抓。进一步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好已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和成果,遏制新的水土流失;要搞好规划,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速度和效益;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第二要始终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上,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第三要在水和生态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加强行业归口管理,以水为主线,实行综合治理,突出特色,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示范。第四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第五要加大科技推动力,积极引入“3S”等新技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治理水平。
  水土保持是造福流域亿万人民的千秋伟业,再造秀美山川需要一代代人长期奋斗。我们坚信,在总书记伟大号召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再经过20年、30年的艰苦奋斗,让长江上游地区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再造长江流域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