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三峡库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四点发展思路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8-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李顺彩  杜旭   秦安平
 
    近年来三峡库首的秭归县在实施封禁治理中的成功实践证明,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实行小开发、大保护,抓大不放小,抓封不放治,以小促大两条腿走路的水土保持战略,即在小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开发,通过建设精品小流域,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群众收入,而在大范围内实行封禁措施,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保护和提高植被质量,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实施小开发、大保护的战略,关健是解决好保护生态和增加收入的矛盾,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秭归县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封山育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县乡两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村规民约,使实施封禁的时间、范围、目的、处罚办法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保证封禁措施的实施,成立了32人的封禁监察大队,队员工资由县财政负担,明确规定凡在封禁区发现有破坏砍伐行为的,每发现一次处罚管护人员200~300元,所在村委年度一律不得享受扶贫资金待遇。该县自1998年大量实施封禁以来,虽遇连续几年的严重干旱,但林草植被度提高了27%,达到了71.3%,森林覆盖率由12.7%上升到45.4%。
    三峡库区秭归县的成功实践,给三峡库区的水保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四点发展思路。
  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现在无力治理的荒山荒坡,彻底封山育林,以通过生态自我修复,恢复初级植被;对目前正在进行综合治理的区域,则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和投入能力,采取封治同步、先治后封、先封后治等形式,通过个人封、集体封、单位封等多种途径,明晰产权,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大保护与小开发的关系。一方面要大面积加强保护,利用自然生态修复功能,尽快恢复植被;另一方面,仍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投资建设精品小流域,为实施封禁创造条件。二是自然恢复与人工辅助治理的关系,绝不能单纯地一封了之、一禁了之。而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抚育、补植、飞机播种,通过防病治虫、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工辅助措施或手段,加速植被恢复,提高生态防护功能。三是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的关系。要建立封禁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度,严格把年利用量控制在年生长量范围之内,使封禁治理成果在当地经济增长中发挥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三是做到五个结合。一要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通过围绕居民点建设一定的优质高效基本农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好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大面积封禁治理创造条件。二要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大力发展有经济效益的林种、草种,实现国家受益、地方增收、退耕封禁区群众得到实惠的目标。三要与畜群更新换代相结合,同时要建立饲料基地,解决好草畜矛盾。四要与生态移民相结合,适当集中人口,封山绿化,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的发生。五要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力求量水而行。
  四是搞好配套服务。实施封禁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农、林、牧、水等多个领域,除做好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外,还必须做好畜牧养殖、农业增产高效、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育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建立高素质的科技服务体系,以优质的全方位服务,推动封禁治理大面积成功实施。

作者单位:秭归县水土保持局
邮编:443600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