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护水工程”在十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湖北十堰生态保护的调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9-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 魏劲松 王志林 王清 明安书
 
2002年8月30日 
 
    随着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确定,汉江和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的生态保护就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大事。最近,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十堰这座武当山下、汉水之滨的山水城市进行了调查。
    污染源被纳入整治视线以后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所在地,素有“车城”之称。发源于秦巴山区的汉江在十堰境内纵贯长达216公里,且有集水总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的2400多条大小河流汇入,最后注入南水北调的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因此,十堰市的生态环境同汉江入库水量大小和水质好坏密切相关,在我国的生态沙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库区的干支流中,纳污河流主要是汉江、堵河、神定河、官山河、剑河、天河、马栏河等八条水系。直接通过岸边排入丹江口水库和汉江的排污单位是郧县县城、丹江口城区。经汉江最大支流堵河排污入库的是竹溪、竹山县城、房县西部和十堰城区中心区。城区东部地区、六里坪镇、武当山特区、浪河镇等均分别从官山河、剑河、马栏河排污入库。在汇入汉江的2400多条大小河流中,除上述八条外,其余各河流目前尚无明显污染分布。
    十堰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示,十分重视汉江流域的治污工作,在查清上述重点污染源后,明确提出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决打好治污攻坚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护航的指导思想,并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为让北方人民早日喝上放心水为目的,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正如十堰市委书记、市长赵斌所说:“十堰的山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水是人民的生命之源,不保护好行吗?”
    十堰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规划》,将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把全市水域划分为不同功能的控制单元,根据不同水域功能作用,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治理和保护。他们还将规划中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列入每年的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组织资金,分期实施。同时,为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确保未来将优质水资源送达受水地区,十堰市从严调整水资源保护区地面水功能区划,对汉江、堵河、天河、浪河、马栏河等河流执行不低于二类水标准,对污染控制区河流执行三、四类水标准。针对水环境不同功能的要求和水质标准,建设了一批骨干性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成效。在水源保护区内,市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对现有污染重、治理难、布局不合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转产或搬迁。几年来,搬迁了市养鸡厂等重点水污染企业,停产关闭了21家污染严重企业。并严格规定在水源区内必须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程项目建设,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型发展道路,对已造成破坏的生态系统,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神定河,这条“车城”昔日的龙须沟,曾严重构成对城区和汉江的双重污染威胁,市政府把神定河污染治理作为一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作为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环保项目来落实。投入5500多万元,对城区神定河实施了3期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百二河和张湾河的部分河段的清淤、块石护岸的整治工程,共计清淤44万立方米,在百二河铺筑河床30多万平方米,在河堤上修建了悬挑式人行道5073米,在河两岸绿化、美化,开辟小型绿地游园,新种草坪13万平方米,使沿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为了实现神定河水变清的目标,市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投资2.65亿元建设日处理16.5万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目前第一期5.5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正加紧建设之中,按计划应在年内投入运行。针对目前神定河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污染,而一时难以实现集中处理的现状,市政府发文《关于在全市推广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通知》,在城区推广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推广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专利技术,城区现已建成运行86座,另有一批在建工程,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污水对汉江的污染。记者在国家陈家坡监测断面获悉,在神定河入汉江口的下游一公里处测定,江水为二级标准。
    “清水长廊”,如何长治久安?
    十堰把水质保护放在“重中之重”位置。为确保“清水长廊”长治久安,以实现“一控双达标”为契机,全面实施市(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打响江汉流域污染防治总体战。期间,全市共完成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2亿元,其中86家重点企业治理投资8470.6万元,新增污水处理设施22套,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0596吨/年,每年可削减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2355.94吨,悬浮物1586.55吨,全市被列入的244家工业污染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圆满完成了“一控双达标”任务。
    十堰把企业达标排放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环保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帮助企业正确处理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与进行技术改造、应对加入WTO挑战的关系,增强企业达标的积极性。2000年,东风公司投资1400多万元用于58项水污染治理项目。先后完成了车桥公司水处理站改造、传动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化油器有限公司含锌废水治理、散热器公司重金属废水治理等项目,使这些企业的工业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有的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循环利用,日本同行曾专程到十堰学习其环保成果。东风金狮轮胎有限公司冲渣废水因其含悬浮物质多、水量大,对神定河水影响严重,公司筹措35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冲渣废水处理设施,减轻了对神定河下游的水体污染。经过处理的冲渣废水,回收了大量的灰渣,建起了以灰渣为原料,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的砖厂,并实现了废水重复使用,起到治理一个厂,清洁一条河的明显效果。市十宝皮革有限公司是神定河下游的又一重要污染源,1993年公司建成的废水处理站开始运行,但处理效果不理想。多年来,公司一直寻求根治废水的良方,在市政府限期治理下达后,该公司又投资360万元,进行第三次改造,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的制革废水处理设施,使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这个公司的领导曾被评为劳模,但就因为不能达标排放,几度被环保部门一票否决。市金宇粉末冶金厂是个区办小厂,他们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5万余元,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和工艺技术,实现了达标排放。
    把企业达标排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十堰治污的出路。十堰积极运用国家产业政策,优化经济结构,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及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的产品。竹山县围绕“九五”环保目标,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下决心关闭了位于县城中心的污染大户纤维板厂,转产投资房地产,由二产变三产,彻底根治了污染,使县城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关注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竹溪县委、县政府为改善竹溪河生态环境,在2000年对治理无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县水泥厂有限公司一分厂、县化肥厂、县碳化硅厂、县减振器厂“148”生产线下达了关闭决定。今年又采取强硬措施,坚决关停了8家规模小,无污染治理设施,对河水造成严重污染的皂素生产厂。
    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污染,是十堰治污达标的又一成功做法。东风公司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公司环保工作的主线,已在全公司37个厂、部(处)、117个车间开展了创建清洁生产车间活动,创造出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的清洁生产实例,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仅2000年就比1999年减少废水排放量10%,减少石油排放量8%,减少COD排放量8%,为公司创造直接效益达9000多万元,为全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做出贡献。公司31家下属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东风公司在十堰基地率先开展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公司制定了厂级和公司级环境管理方案470项,用于实施管理方案的预算资金达8000多万元,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环境管理,提高了全员的环境意识,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环境保护新观念,树立起了东风环保品牌,取得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综合效益,对改善汉江流域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堰市政府在抓好重点污染企业达标排放工作的同时,决定把分散的一家一户不能治理的污染源实行集中治理。在废气的治理上,经多方筹资,建成了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可替代中心区近百台供热供水锅炉。在废水治理上,市城区已建成日处理废水量8000吨能力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削减COD363吨。城区日处理16.5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
    丹江口市是水源区的总汇水地,其治污力度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达标排放成为头等大事,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仅2001年就先后20余次对未完成达标任务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对30多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为防止“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他们关停30多家“十五小”企业。在坚决贯彻省《汉江条例》的同时,确保已关停企业在环保设施建成验收前不得恢复生产,防止其资产重组或转产后擅自超标排污。
    绿色创建,营造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绿色创建。我国25个环保模范城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一个没有。要使汉江水环境从根本得到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关键。为此,十堰把建设生态城作为全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从保护源头水质的战略高度出发,确定了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形象特征的城市发展道路。今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在3至5年内把十堰市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等29个工作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同时把落实生态示范区工作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并与政绩考核、目标管理紧密挂钩,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环保部门根据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把生态示范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使环保工作由被动污染治理向主动的污染预防转变。2000年十堰市向国家申请并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2001年5月《十堰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和省专家评审。2001年11月十堰市又被国家列入“鄂西北山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从而使十堰市水环境保护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据《规划》,十堰市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农村能源的建设工程,水电开发建设工程和日援汉江水土保持林工程;启动了“丹江口水库水源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农发资金”水土保持、国家债券水土保持,“生态县”建设、“保护母亲河”等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长防林建设31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127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9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0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20万亩,发展农村使用沼气户8.1万户,建成菜、茶、果、鸡、牛、羊等有机农牧基地十多个,生态移民10万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65%,比上世纪70年代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率达到59.5%,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目前,十堰市所辖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已被纳入全国生态环境重点建设范围,竹溪县被列入国家退耕还林示范点县,竹溪、竹山、房县被列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有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20个,面积达1985.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38%。环保部门还针对保护汉江水质跨流域性的特点,与陕西安康、商洛、商南,河南南阳等地市的生态联建污染协防机制,与毗邻地市环保部门建立了联系,郧西县同陕西的镇安县、山阳县联合启动了鄂陕三县秦岭南麓区域生态联建工程。要用三十年再造一个神农架。郧县启动了“青年林”建设工程。丹江口市在库区沿岸与受水各方联手营造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生态纪念林基地。房县按照“山上防护林,山腰用材林,山脚经济林”模式,倾力打造生态家园。竹山营造环保净土,大力建设百万亩堵河源自然保护区。
    把加强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十堰加强了对销售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的监督管理,防止农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在生态农业示范点积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严格禁用高剧毒、高残留农药;慎用化肥,推广高效有机肥和复合肥,开展因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农用薄膜回收技术。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对秸秆焚烧实施严格监督管理。在农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提倡兴办沼气、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省柴灶。在工业、农业、建筑业、房产业和城市建设中,正逐步做到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由点到面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大面积实施水田套养、稻麦秸秆还田等生态技术,提高了稻米、河藕等农产品质量,改良了土壤,减少秸秆污染,带动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茅箭区大搞植树绿化,将“绿肺工程”建设与发展苗木、花卉、盆景产业结合起来,改善了生态环境;十堰城区从去年起开始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其中太阳能应用、污水利用、立体绿化等生态建设引起市民强烈关注,一批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全市GDP达到202亿元,工业增长值达到8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21.4%,但十堰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没有相应增长,而是较稳定地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并有所下降。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了应有贡献。
    站在丹江口水库大坝上,放眼浩渺无垠的水源区,记者心头掠过阵阵欣慰———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用生态保护将清甜的汉江水送给华北及首都人民,这是十堰正在创造的一个奇迹。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