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西南旅游永恒的主题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9-1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网南宁9月10日电(记者 蒋桂斌 周华) 徜徉在长江和珠江之源,层峦叠翠、鹤舞猿啼;漫步在漓江和泸沽湖畔,鱼翔浅底,碧水蓝天。近年来,长江、珠江中上游所在的祖国大西南各省区市一面加强生态保护,一面大力发展旅游,奏响了一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的和谐乐章。
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重庆 等西南各省市地处长江、珠江中上游,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生物物种丰富,自然风光旖旎,是一块开发旅游的沃土。同时,这里的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保护生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四川省环保局副局长谢天说,西南地区只能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发旅游的前提,旅游业又反过来促进生态建设。西南各省区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重点的生态保护。
去年,四川省的2.88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全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1100万立方米,退耕还林183万亩;西藏去年完成植树造林23.37万亩,这个自治区的长江上游三县的“天保工程”、拉萨及周边的造林绿化等工程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西藏实施方案》已获得国务院批准的120万亩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将得到保护;重庆去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0平方公里,保护天然林资源3500多万亩;广西完成珠江防护林工程51万多亩,退耕还林16.5万亩,13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和5个林业局试点县完成人工造林22万多亩,封山育林420万亩;云南造林480多万亩,封山育林440多万亩,全省9个退耕还林试点县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0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41万亩;贵州完成造林360多万亩。
西南各省区市还纷纷重拳治理环境污染,为长江和珠江水系筑起又一道生态屏障。广西、贵州和云南协作保护红水河流域、珠江水系的水源林,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环保能源,目前已建成沼气池约200万座;四川、重庆等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的省(市)制定了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水污染整治规划,“关停并转迁”了大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淘汰了一批“小火电”;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一期工程已完成1.4亿元投资,有关项目建设正在推进。
在构筑生态屏障的前提下,西南地区联合打造大西南生态旅游圈。目前,西南各省区市已开辟省内及跨省的著名生态旅游线路25条,如西藏的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佛教文化”旅游线、昆明-珠江源-胜景关-黄果树-贵阳旅游线、成都-自贡恐龙-宜宾蜀南竹海-云南水富-泸州佛宝-贵族赤水-重庆江津四面山生态旅游线等。此外,西南六省区市还将联合开发建设跨省区市的生态旅游区,把桂黔滇生态旅游区、川滇藏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区、渝川黔生态旅游区等作为今后旅游开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