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生态美景环抱三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1-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水利报通讯员 杨慎勤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于今年11月进行二次截流,明年6月实现初期的135米高程蓄水。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三峡坝区和库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如今,当你来到这里,就会欣喜地看到——
  自从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牞人们站在生态环保的角度对三峡工程有了重新认识。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三峡库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朱基总理曾多次强调,必须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并指示“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于是在兴修三峡工程的同时,建设者们始终不忘坝区环保与生态优化,并采取了为三峡工程美容的行动。
  美景初现
  三峡工程的坝区总面积为15.28平方公里,现由工程业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全封闭方式进行单独的建设和管理。该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环境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的指导原则。早在1993年成立环境及文物保护委员会之初审定的工程对外专用公路建设方案,就放弃了投资较少的绕山坡形方案,最终选择了有利植被、林木保护的十洞成路方案,多花几亿元打通了10个隧洞。此后,在主体工程以及“三通一平”施工中,有关部门又强调绿草覆盖裸露,树阴环绕楼居,同时专门在坝区设立了绿化带、纪念林带以及环保公园。坝区制高点坛子岭也被绿色所包围,成为四A级景观。
  根据开工之初定的《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建设者们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对施工区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控制措施,使施工区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保护。据有关部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工地施工环境质量良好,且自大江截流以来各项控制指标均趋于稳定。由于多年连续努力,施工区绿化(包括边坡绿化和环境绿化)已经粗具规模,截至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绿化面积有120万平方米,绿化道路34.7公里。这在任何一座水电站或国内水电工地都十分罕见,在中国水利枢纽建设史上也称得上独一无二。
  值得国内外环保专家青睐的还有,三峡工程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开展了多项环境科研课题:爆破噪声防治措施研究,一期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效果分析,大江截流施工区江段水质影响研究,施工区适用环境标准选择研究等等。为配合和如实反映三峡坝区、三峡库区每年度的生态状况,国家环保总局自1997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期《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并向社会公布,对“三峡人”来说,这既是监督,也是鼓励。
  绿色坝区
  “金色长江,银色大坝,绿色坝区”,这是近年来许多专家对三峡工程的期望。金色长江是指三峡水库再一次将黄金水道长江的上游航道深化、优化,使三峡夜航成现实,使川江千堑变通途;银色大坝是指大坝将要进行的外观美容,在已定格造形基础上,着力装修,再配上柔美的灯光效果,让其雄壮中增添几分娇美;绿色坝区则是指坝区内绿色滴翠,坝区四周为森林公园所包围,让绿色为工业建筑旅游增添绝佳氛围。
  1999年7月,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的蔡延松曾带专家到三峡坝区就专题规划《三峡坝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大纲》进行评审,并就如何搞好三峡坝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森林公园以衬托三峡大坝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前,这个森林公园建设方案已经开始实施,其范围包括宜昌和秭归两县所属的35个行政村及三峡工程施工区域,总面积为127.71平方公里。
  同年11月,三峡总公司又在坝区主持召开了《三峡枢纽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补充报告》审查会。对于枢纽区规划纲要,专家们同意以三峡枢纽景观及工程纪念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大坝主体形象;要求在以绿化为主进行处理时要点、线、面相结合,强调因地制宜、适地种植。对于永久船闸两侧规模巨大的岩石边坡,完工后进行垂直绿化处理。对于主体建筑物,专家们认为,应在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以及色彩等方面强调整体性,将三峡工程作为置身于青山绿水大自然风光中的巨大雕塑进行艺术构思和处理。在风格上应强调水工建筑物的固有特征,尽量体现结构美、整体美、简洁美。2002年8月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研究院向业主提交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渲染照明专题报告》,参加当日审查会的专家们认为“是一个创举牞也开水利枢纽建筑美化美容之先河”,并提出了“要以大坝为背景考虑渲染照明多样性、时段性和注重吸引游人”等9条优化意见。
  退耕富民
  3个月前,在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成果鉴定会上人们得知,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3.8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去年的2.96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一个多百分点。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局长胡甲均说,十几年前,三峡库区就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目前已投入了2亿多元,进行水土流失的防范处理。另外,国家还投入巨资在库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项目,三峡库区居民如今拥有了稳定的生产用地,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开垦荒山荒坡、依靠广种薄收来维持生计了。
  “山上生态林保环境,山下经济林富移民。”三峡库区和坝区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离三峡大坝最近的三斗坪镇15个村,一期工程应退耕的10300亩耕地已全部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他们在山下建起了3600亩以茶、柑为主的经济林,在山上建成了近7000亩的生态林基地。二期应退耕的6000亩耕地,目前已完成6377亩,并全部植上了桑蚕。在紧邻三峡坝区的宜昌市乐天溪镇,镇林业站站长高兴国介绍说,他们镇已没有了伐薪烧炭现象,农户都用上了石油气、沼气以及电力等环保能源。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负责人说,三峡坝区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是45%,按照规划近3年内还将造林5.97万亩,使林地达到近2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2%。山顶绿阴美容,山腰果木富民。三峡人在坝区兴建森林公园同时,也开始收获富裕的喜悦。
  一库碧水
  近年来,长江水体污染日渐突出,各类垃圾则是主要污染源之一。三峡工程未建时,独当一面的葛洲坝就深受其害。据统计,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淹没区涉及湖北与重庆市的12个区县(其中有7座县城)、18个建制镇、44个集镇、134个乡镇、648家工矿企业,以及2260个各种类型的单位,曾有数以万吨的生活垃圾和数以万吨计的固体废物对库内水质构成严重威胁。
  在初步设计中,三峡工程漂浮物的处理原则是以导为主,导、排、疏、清相结合,这在正常年份基本可行。然而,专家们后来在研究中发现,当2003年、2007年初期蓄水或二次抬高库区水位之时,水上漂浮物将会翻倍涌来,汛后蓄水时也可能骤增漂浮物至坝前,“以导为主”方案将会力不从心,因为三峡大坝的结构不利于坝顶处理漂浮物。在今年6月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有关部门决定利用漂浮物处理专用船舶来解决问题,并与有关单位合作,初步确定了船舶类型,同时还提出了3种新的船型。
  坝前清污靠科技攻关,库区除污同样靠科技攻关。例如在清库过程产生的灭鼠问题,2003年6月蓄水后,如果不消灭老鼠,大量老鼠随着水位上升而向山上集中,可能引发疫情。据灭鼠专家介绍,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以下灭鼠重点地区有5.39万处,灭鼠面积达1545余万平方米,鼠药用量初步估计会突破100吨。经过全国灭鼠专家“会诊”后,他们确定了科技灭鼠方案,使用一种对人体毒副作用极小的抗凝血灭鼠药,让库区的万千老鼠内出血而亡。为避免鼠药对水质造成污染,灭鼠药拌上饵料撒放后,要派专人收集死鼠,集中焚烧,残留鼠药也要清点回收。
  “金色长江,银色大坝,绿色坝区”,专家们设想的三峡工程美好前景,在三峡建设者们的努力下,如今正一步步呈现在人们眼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