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1-0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任何一项大型工程,总会给周围环境和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影响。但在建设过程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兴利除弊。三峡工程建设给该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三峡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在三峡工程决策兴建前,就依法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初步设计报告中专门编制了《环境保护篇》。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库区和坝区的生态环境。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在中国水电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94年,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了《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明确规定了移民安置必须编制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提出了2010年前的综合整治方案。在有关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上,国家将三峡库区列为重点并在资金上予以保证。在此基础上,2001年由国家计委组织编制了《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和《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
    在编制生态环保规划的同时,国家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生态环保规划认真实施。
    建立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三峡建委办公室会同国家环保局于1995年组建了跨地区、跨部门庞大的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水质、水文、泥沙、污染源、局地气候、农业生态、河口生态系统、土壤环境、陆生动植物、人群健康、鱼类与水生生物、山地灾害等子系统),对三峡工程涉及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
    重视移民环保工作。为减轻移民引起的环境问题,在各县的移民安置规划中对环境保护都作了专门安排,编制了移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在农村移民中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移民环境容量,避免新的水土流失,试验和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高效生态农业工作已经开始。在新城镇的建设中,规划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了新城镇绿地和公园。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专门成立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将在今后8年内,投资392亿元用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其中,库区192.1亿元,影响区78.2亿元,上游区109.9亿元,基础能力建设和企业关闭破产补助12亿元。
    目前,列入规划需于2003年建成的治污项目中,重庆市库区已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9个和生活垃圾处理厂5个,分别占应开工数的86.3%和38. 5%;湖北省库区规划中的4个污水处理厂和4个垃圾处理厂也开工建设。以上规划的项目均可在2003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前建成投产。同时,在水库淹没涉及的1599家工矿企业中,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的搬迁企业坚决实行关闭、破产(规划关破企业1012家),以确保库区的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对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国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库区倾斜。仅1998、1999年两年间,国家在库区投资7.2亿元,完成生态公益林4977万亩的建设。10年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已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万平方公里;1998年开始在库区9个县开展了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现已推广到全库区21个县(区)。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受工程影响的生物群落。对库区受影响的动植物,进行迁移和繁殖等保护生物学研究,已完成库区珍稀植物30种、库区主要优势植物73种的迁地保存;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中华鲟、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专门制定了保护方案。目前,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国家已建立了一批陆上和水上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受工程影响的陆生和水生生物。
    在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与检查,加大了对库区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
(中国三峡工程报)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