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中游综合开发取得巨大生态效益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1-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社拉萨11月19日电(记者叶董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实施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综合开发项目,不但使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取得巨大进步,而且使雅江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土地沙化、退化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1991年开始,国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实施“一江两河”开发,10年中共投资10亿元,用于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改良草场,治沙防沙,植树造林。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不但使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白朗县杜琼乡历来被称为“麻雀飞过都会渴死”的地方,横穿这个乡的天久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夏季洪水泛滥,冬季黄沙弥漫。不但全乡4万亩耕地无法灌溉,而且种树种草成活率极低,致使荒滩荒地沙化严重。1992年实施江河综合开发后,建起了楚雄水库,修起53公里的天久河堤坝,不但使大片中低产田得以改造,而且一下子成功栽活了7000亩工程林、1.5万亩人工草地。位于雅江边上的日喀则市江当乡是日喀则地区出名的四大旱区,“江当”藏语意为“土地干旱如铁”,在农业开发中,沿江修筑了河坝,植树5000亩,种草4000亩,治沙600亩,昔日的干旱之乡如今已是沟渠相连,沿江绿树成行。像杜琼乡和江当乡这样,建一座水库,修一条堤坝,灌溉一片农田,新生一片绿色的情形,在“一江两河”开发中比比皆是。
如今,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共新修水库、灌站等水利设施60个,新增3000亩以上的成片造林面积达25万亩。雅江中游沿江已形成上百公里的的绿色长廊。据西藏自治区气象部门统计,雅江流域的年大风日数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近50天减少到现在的不到30天,风沙和灰尘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