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鄱阳湖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1-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观察:永修吴城镇河东林一带有13只东方白鹳在此越冬后没有离开,专程来此考察的两位国际鹤类专家认为这与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有关。这是鄱阳湖区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一个缩影。
    鄱阳湖区湿地包括水域、河滩、岛屿等,面积约3130平方公里,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特别是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鄱阳湖61.7%的水面在九江境内。近年来,九江市沿湖各县结合移民建镇工作,全力加强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建设工作,如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区等,健全并完善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法规、条例。并出重拳严厉打击了偷盗偷猎候鸟的犯罪行为,取得了明显效果。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同当地政府在候鸟南迁鄱阳湖时,利用水上广播、标本及图片展览等形式宣传保护意义,在对沿湖社区群众进行“保护区的价值、资源利用价值”调查时,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及鸟类知识。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除核心保护区永修县吴城镇外,都昌县泗山、新妙湖、矶山湖,彭泽县的芳湖、太泊湖,九江县的赛城湖,瑞昌市的赤湖,共青城的岚湖、红星农场一带都已成为鄱阳湖候鸟相对集中的地方,也由此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候鸟保护网络。(新华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