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2-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张小林)记者从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第四次工作会议上获悉: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自1999年以来,各项工作进展迅速,监测成效显著。
自1999年在四川宜宾市召开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第三次工作会议之后,预警系统各级站点按照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在5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工作进展:一是站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实了机构力量,强化了站点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安排了专项经费,对三个一级站的抢险救灾指挥车进行了更新;对各级站点进行了监测设施维修、更新,补充和添置了必要的计算机、电话等设备,改善了监测和办公条件;进行了包括万县一级站在内的站点调整。到目前为止,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有1个中心站、3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和54个监测预警点。一个覆盖面广,监测站点齐全的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山地灾害预警监控网络已初具规模。二是站点管理工作起步良好。为了使预警系统的运行规范有效,从1999年开始,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加强预警系统站点管理工作,特别是2001年在成都召开的预警系统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的要求。三年来,各级站点按照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监测资料整编工作达到了规范、系统;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地依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工作暂行规定》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技术手册》的要求,先后制定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监测点工作制度》、《监测员岗位责任制》、《汛期值班制度》、《预警点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程》、《资料管理办法》、《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滑坡、泥石流预警工作检查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保证了预警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发展;监督检查加强。每年汛期,各站点将加强检查督促、做好预警报监测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各站负责人和县水保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坚守岗位,及时督办,各站点做到24小时昼夜值班;站点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按照2001年成都会议的要求,各地在强化预警系统规范化建设、提高预警工作科技水平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陇南一级站根据中心站的要求,制定了《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达到机构设置体系化、站点建设标准化、设备配置现代化、人员管理目标化、资料采集规范化、预警预报程序化、宣传培训经常化、规章制度系统化、档案管理科学化、群测群防使用化、险情调查及时化、防灾减灾效益化的“十二”目标,内容全面、要求具体。三是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为建立以监测预警点为依托的群测群防网络,全面、有效的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中心站继1993年在甘肃省武都、舟曲、文县和云南省昭通、绥江等5县市开展了第一批群测群防试点后,于1999年又陆续开展了13个县的群测群防试点。与此同时,中心站还制定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群测群防实施方案》,在项目经费中单列了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对群测群防县予以重点扶持。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工作。三峡库区、陇南陕南和金沙江及毕节地区都陆续编制了各片区的群测群防规划,且三峡库区、陇南陕南片各预警县也全部编制了县级群测群防规划。各地成立了县、乡、村群测群防领导组织,在水保部门和预警站点技术指导下,先后开展了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和宣传,确定了群测群防看守点群防点,设置了简易的观测仪器,制定了防灾避灾方案等工作,群测群防作为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全面展开。四是强化监督执法,促进防灾减灾。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往往是诱发山地灾害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地遏制人为活动造成的突发性强,人员财产损失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大多数县在预警工作中划分和公告了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竖立了标志碑牌,将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内的生产建设活动作为重点监督内容。陇南陕南片将预警与水保预防监督紧密结合,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活动,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督促开发建设单位严格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积极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几年来,预警站配合当地水保部门共查处违法案件50多个,提交调查报告160多份,有效地制止了人为造成新的滑坡泥石流发生。五是认真钻研,完善监测预报手段。几年来,各地预警人员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钻研,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丰富了预警预报内容,不断提高了预警预报工作水平。宜宾一级站在分析研究宁南县后山沟泥石流暴发频度与降水关系的基础上,绘制了预报图,初步得出激发该沟道泥石流的降雨临界值,为提高预警预报的精确度提供了依据。陇南一级站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历史灾害纪实》、《陇陕片成功预报及险情处理实例汇编》等书籍,总结了实践经验,对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秭归二级站在成功预报鸡鸣寺滑坡后,总结出了“滑坡地表历时位移——宏观前兆综合分析法”和“灰色系统分析法”,丰富了预警报理论。略阳二级站与陕西峰火仪器厂合作,开发研制滑坡报警仪,目前中间成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实地试验。西和预警人员研究总结了6种经济、实用的监测方法,编成了《群测群防滑坡土法监测技术》一书,在灾险区广泛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预警系统十二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监测成效。十二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重视、支持以及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和预警站点的共同努力下,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10月,预警系统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08处,其中站点成功预报灾害险情6处,群测群防预报灾害险情和防治处理灾害险情202处,共撤离和转移群众3.5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多元。巧家白泥沟工程于1996年9月一次拦蓄泥石流冲积物3O万方,使下游数百亩良田和100多户村民、1500万元固定资产免遭损失,目前,整个泥石流沟道得到了全面开发建设;万州区太平溪滑坡治理试验工程地处当地移民搬迁的核心地带,工程完工后,有效遏止了两岸滑坡群的下滑势头,稳定了滑坡,现已成为万州区城市建设“黄金用地”,为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做出了贡献;武都清水河治理工程1992年立项建设,大坝建成后经历了1993年7月13日至15日历时56小时的强降雨,治理工程有效地发挥了拦蓄水沙的作用,控制了泥石流团体物质冲出,保护了武都县城的安全。其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有四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预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以点带面、群测群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防灾减灾成功之路,“土洋”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并存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方略,加强宣传、做好培训是搞好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
自1999年在四川宜宾市召开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第三次工作会议之后,预警系统各级站点按照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在5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工作进展:一是站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实了机构力量,强化了站点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安排了专项经费,对三个一级站的抢险救灾指挥车进行了更新;对各级站点进行了监测设施维修、更新,补充和添置了必要的计算机、电话等设备,改善了监测和办公条件;进行了包括万县一级站在内的站点调整。到目前为止,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有1个中心站、3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和54个监测预警点。一个覆盖面广,监测站点齐全的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山地灾害预警监控网络已初具规模。二是站点管理工作起步良好。为了使预警系统的运行规范有效,从1999年开始,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加强预警系统站点管理工作,特别是2001年在成都召开的预警系统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的要求。三年来,各级站点按照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监测资料整编工作达到了规范、系统;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地依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工作暂行规定》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技术手册》的要求,先后制定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监测点工作制度》、《监测员岗位责任制》、《汛期值班制度》、《预警点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程》、《资料管理办法》、《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滑坡、泥石流预警工作检查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保证了预警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发展;监督检查加强。每年汛期,各站点将加强检查督促、做好预警报监测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各站负责人和县水保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坚守岗位,及时督办,各站点做到24小时昼夜值班;站点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按照2001年成都会议的要求,各地在强化预警系统规范化建设、提高预警工作科技水平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陇南一级站根据中心站的要求,制定了《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达到机构设置体系化、站点建设标准化、设备配置现代化、人员管理目标化、资料采集规范化、预警预报程序化、宣传培训经常化、规章制度系统化、档案管理科学化、群测群防使用化、险情调查及时化、防灾减灾效益化的“十二”目标,内容全面、要求具体。三是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为建立以监测预警点为依托的群测群防网络,全面、有效的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中心站继1993年在甘肃省武都、舟曲、文县和云南省昭通、绥江等5县市开展了第一批群测群防试点后,于1999年又陆续开展了13个县的群测群防试点。与此同时,中心站还制定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群测群防实施方案》,在项目经费中单列了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对群测群防县予以重点扶持。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工作。三峡库区、陇南陕南和金沙江及毕节地区都陆续编制了各片区的群测群防规划,且三峡库区、陇南陕南片各预警县也全部编制了县级群测群防规划。各地成立了县、乡、村群测群防领导组织,在水保部门和预警站点技术指导下,先后开展了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和宣传,确定了群测群防看守点群防点,设置了简易的观测仪器,制定了防灾避灾方案等工作,群测群防作为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全面展开。四是强化监督执法,促进防灾减灾。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往往是诱发山地灾害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地遏制人为活动造成的突发性强,人员财产损失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大多数县在预警工作中划分和公告了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竖立了标志碑牌,将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内的生产建设活动作为重点监督内容。陇南陕南片将预警与水保预防监督紧密结合,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活动,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督促开发建设单位严格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积极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几年来,预警站配合当地水保部门共查处违法案件50多个,提交调查报告160多份,有效地制止了人为造成新的滑坡泥石流发生。五是认真钻研,完善监测预报手段。几年来,各地预警人员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钻研,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丰富了预警预报内容,不断提高了预警预报工作水平。宜宾一级站在分析研究宁南县后山沟泥石流暴发频度与降水关系的基础上,绘制了预报图,初步得出激发该沟道泥石流的降雨临界值,为提高预警预报的精确度提供了依据。陇南一级站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历史灾害纪实》、《陇陕片成功预报及险情处理实例汇编》等书籍,总结了实践经验,对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秭归二级站在成功预报鸡鸣寺滑坡后,总结出了“滑坡地表历时位移——宏观前兆综合分析法”和“灰色系统分析法”,丰富了预警报理论。略阳二级站与陕西峰火仪器厂合作,开发研制滑坡报警仪,目前中间成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实地试验。西和预警人员研究总结了6种经济、实用的监测方法,编成了《群测群防滑坡土法监测技术》一书,在灾险区广泛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预警系统十二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监测成效。十二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重视、支持以及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和预警站点的共同努力下,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10月,预警系统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08处,其中站点成功预报灾害险情6处,群测群防预报灾害险情和防治处理灾害险情202处,共撤离和转移群众3.5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多元。巧家白泥沟工程于1996年9月一次拦蓄泥石流冲积物3O万方,使下游数百亩良田和100多户村民、1500万元固定资产免遭损失,目前,整个泥石流沟道得到了全面开发建设;万州区太平溪滑坡治理试验工程地处当地移民搬迁的核心地带,工程完工后,有效遏止了两岸滑坡群的下滑势头,稳定了滑坡,现已成为万州区城市建设“黄金用地”,为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做出了贡献;武都清水河治理工程1992年立项建设,大坝建成后经历了1993年7月13日至15日历时56小时的强降雨,治理工程有效地发挥了拦蓄水沙的作用,控制了泥石流团体物质冲出,保护了武都县城的安全。其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有四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预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以点带面、群测群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防灾减灾成功之路,“土洋”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并存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方略,加强宣传、做好培训是搞好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