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人民日报:准格尔农民喜看沙棘满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11-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深秋,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暖水乡的一片沙棘林地里,一串串金黄色沙棘果缀满枝头,空气中飘满清香气息。 正在林子里剪沙棘果的暖水村农民王丽告诉记者,原先做梦也没有想到荒山上长的酸溜溜的小果子还能卖钱,她和同村的农民不仅通过卖沙棘果挣钞票,还能在政府兴办的沙棘繁育基地打工,一天能收入100来元,一年干上五六个月的话能收入一万五六千元哩。更令村民们激动的是,通过种植沙棘少了荒地裸露,多了绿水青山,乡亲们打心眼里高兴。 随行的旗水保局副局长陈永乐告诉记者,准格尔旗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旗面积92.5%。“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正是这里生态环境的写照,个别地区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在准格尔的水土保持治理中,最让人感到头疼的,恐怕要数砒砂岩的治理了。”陈永乐说,砒砂岩被称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地球环境癌症”,准格尔旗砒砂岩总面积达5915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76.9%,其中严重裸露砒砂岩面积915平方公里。过去这里每年向黄河输沙1亿吨。 “通过多年的比较试验,我们逐步认识到沙棘是攻克‘地球环境癌症’的最有效、最有力和最直接的‘特效药’。为此,准格尔旗开始大面积种植沙棘树。”陈永乐说。 同王丽一起在林子里采果的赵娥不一会儿就采满了大半筐,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沙棘的特点,那就是“枝叶长在地上像把伞,落叶铺在地面像条毯,根系扎在地下像张网”。 正在地里查看沙棘长势的准格尔旗沙棘繁育基地经理高福江接过话茬说:“沙棘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经济价值也很高,可用于生产饮料、醋、酱油、保健药品,今天它也成了农民的致富果。项目区每年通过采果、采叶和苗木培育可实现经济效益6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真可以说是生态致富两不误。” 暖水乡原来是准格尔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村民生活十分贫困。旗里下决心在这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在2009年将暖水乡划为“整乡生态移民”试点区域。 旗水保局包乡技术员康文丽说:“过去动员农民搬迁的确很困难,因为按照原则是 ‘自愿、有偿’搬迁。尽管生产生活条件不好,但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有疑虑是正常的。我们不仅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也要保证搬迁户在经济上发展,生活上改善。旗水保局和暖水乡政府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种植沙棘等适合当地生长的有经济价值的灌木,几年后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改善了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农民看到了实惠,搬迁就比较顺利了。”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配套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提供住房、找到工作、落实社保、发放补贴、提供就业培训。现在,暖水乡已经搬迁4696户11302人,占总人口的82.8%,共涉及10个村55个社,区域面积599.28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93.8%。(贺 勇)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