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钟炳林局长:重科技 闯新路 提升治理水平 加快治理步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7-03-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长汀县是福建省水土流失的“冠军县”, 据1999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73768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3.8%。水土流失历史长,治理的历史也长,1940年福建省研究院设立的“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区”(长汀县水土保持站前身),是中国最早的水土保持研究机构,六十多年来治理工作几起几落,阶段性治理成效得而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科技、管理三大因素。
2000年起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省财政拔给1000万元用于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省委的正确决策给我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们认为,科技是水保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提升治理水平的根本与关键,所以我们把科技提升防治水平当作治理的支撑和保证,从树立新理念、建立新载体、探索新模式、拓展新空间四个方面提升科技实力,加快了治理的步伐,取得了良好效益。七年治理51798公顷,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4186公顷。平均每年递减1.5%,有7个乡镇106个村近20万人得到实惠。据省水保监测站、福师大地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资环学院、县水保监测站2005年对2001年治理区监测,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侵蚀模数由4836T/KM2.a下降到438-605T/KM2.a,年增加保水6526.4万M3,保土128.47万吨,建立了策武万亩果场、三洲杨梅基地、南坑银杏基地等既有防护功能又有经济效益的小流域。项目实施共用劳力270.34万工日,计创劳动力价值4065万元。长汀“五个结合”即强封禁与巧治理相结合,禁烧柴草与解决群众燃料相结合,生物、工程、农耕与管理相结合,以草先行,草牧沼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经济林果与水保防护林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得到了领导专家的赞赏,2005年10月,被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考团誉为长汀是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2006年4月被科考院士专家团一致认为:兴国和长汀,近20多年来在水土治理、生态安全建设方面均取得明显效果,并已成为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回顾七年的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1、树立新理念,依据生态的群落演替规律,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治理。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混交→针阔混交等→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通过逆向思维即反其道而行之,按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全面封禁保护植被,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老头松”改造改善植被,发展“草牧沼果”改良植被。“反弹琵琶”是对人工群落的景观配置,探索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群落与地带性的关系,“反弹琵琶”治理法得到了中国工程院冯宗炜院士的高度评价,他说:“反弹琵琶”治理法是顺应自然规律开展治理,是理念上的创新,是生态学由逆向演替向顺向演替阐述性创造性理念。
2、建立新载体。创新科技实验示范机制,2000年项目一开始,我们就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福师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水保试验站、市林科所等几路科研大军到我县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研究,各科研单位依据各自的技术优势与科研专长,在长汀大显身手,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长汀县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通过为博士生提供食宿、车辆、网络、通讯,资料、成果、图片等,并给予一定的差旅费,筑巢引凤,营造“科技聚群盆地”,吸引博士生到长汀实验示范,生根开花,通过这一载体,整合产、学、研资源,为系统、全面、深度开展丘陵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研究条件、实践平台和应用基地。通过博士生特别是博士生导师,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提升科技实力,加速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治理与研究“两翼齐飞”。目前已有中科院南土所、华南农大、福建农林大、福建师大等10位博士生、20多位硕士生在长汀开展研究,达到了互利互惠的目的。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等,争取到国家、省科研经费200多万元。
3、探索新模式。一是创新生物治理模式。主要有重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高草灌带”种植法、“小穴播草”种植法、“老头松”抚育改造治理法等等。特别是着力建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程中,混交树种选择乡土浅根与深根、常绿与落叶、喜阳与喜阴、针叶与阔叶合理搭配,优化配置。二是创新“草牧沼果”循环种养。在“猪沼果”模式基础上,增加种草环节拉长循环链,以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牧为主体,形成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三者链接的良性物质循环和优化的能量利用系统,从而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种草),抑制农户砍柴割草(用沼气做饭、照明),增加农户收入(果业、畜牧业),推动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治理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草牧沼果”循环农业治理模式,把治山与治穷、发展绿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票子”与“被子”一起要,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统一。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三是创新幼龄果园覆盖模式。幼龄果园水土流失严重,果园套种秋大豆,改秋种为春种,只长叶不结果,绿肥压埋,从而达到果园快速覆盖减少侵蚀量,增加绿肥改良土壤,降低地表温度,稳定地温,为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南方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4、拓展新空间。(1)山地水利、重要水源地保护、节水灌溉、药渣(泥炭)营养肥等。如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限制性因子原理,剖析了中国植被重建存在西北缺水、西南缺土、长汀缺肥这一特殊矛盾,土壤肥力低下是制约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通过土壤肥力监测,摸清地力,遵循“养分归还”学说和树草需肥规律,把增加有机质当作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自配药渣(泥炭)营养肥,提高侵蚀土壤肥效。(2)水土保持科技协作园。在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的基础上,设立水土保持科技协作园,园区占地5000多亩,计划邀请国家、省市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协作,通过若干年建成综合治理样板园、水保成果推广园,试验研究的观测园、实用技术的培训园、科学技术的宣传园、机制创新的探索园。日前已完成道路建设,有二个科研单位已“落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