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曾大林副司长作“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新理念”的交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7-03-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实施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确立的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15年的实践证明,建立这项制度是必要的和卓有成效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了水土保持方案的法律法规体系。陆续出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规定、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通知等。
第二,建立了适应工作需要的技术服务体系。颁布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等规范标准。举办培训班200多期,认定了1790多个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证书单位,14000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认定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4家单位作为技术评审机构;建立了280多人的专家库。
第三,不断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1996年-2006年,水利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共计1060个,由1996年的2个,到2006年上升到456个。
第四,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增强。在可研阶段积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注重完善后续水土保持设计,重视水土保持宣传,加强人员培训和指导,施工阶段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完工后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
第五,防治效果明显。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23万多个水土保持方案,投入防治费约700多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拦渣100多亿吨,减少水土流失约15亿吨。
二、存在问题
受管理体制的局限,一些政策措施不配套,技术标准陈旧、思想理念落后,水土保持方案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重工程建设,忽视生态保护和恢复
2、重视主体工程设计、忽视生态保护设计
3、重视工程安全稳定,忽视景观协调
4、重主体工程美化,忽视附属工程生态恢复
5、重工程技术研究,忽视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因此,在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配套相关政策,加快修订技术标准的同时,建立和创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理念十分必要。
三、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新理念
(一)敢于评价和修正主体设计的理念。由于目前的水土保持方案只是一个治理方案,没有成为一个限制方案,被动地服从、迁就于主体工程设计结果,导致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充分体现《水土保持法》设立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初衷和原则。水土保持方案的指导思想,不是从主体工程设计合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保护生态、保护自然景观、水土保持的角度论证主体工程设计不合理性,从主体工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查找缺陷,补充和完善水土保持设计,并对主体设计提出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控制扰动范围、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快速有效修复生态系统的目的。
比如,对公路主体设计的评价,首先要从几个线路方案的比较,了解各方案对植被的影响大小;其次,从线路的构成去评价,即桥、隧、堤的比重,分析对植被的影响;再次,评价土石方平衡率;最后,对施工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应用结合经济成本分析进行评价,建议主体设计吸纳和修改已有的设计方案。
(二)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
1、保护地貌。原始的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不仅有视觉效果,给人以美感、多样化,还具有生态功能,如会集雨水、控制径流、维护小气候、形成特色生物和生态系统等,如果随意破坏原始地形地貌,就会打破稳定,甚至产生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灾害。我国在建筑方面,传统上就有建吊角楼的做法,这种依山就势的建筑风格对保护地貌、降低成本、减少灾害等意义重大,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积累。尽管目前的科技手段、工程规模、资金投入、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影响下,保护地貌的科学理念还是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
2、保护植被。在青藏铁路水土保持方案的评审时,我们的专家针对青藏高原生态脆弱、高山草甸破坏容易恢复难等特点,吸取青藏公路建设就近取土破坏沿线景观和破坏植被、改变冰冻层吸热条件引起沉降毁坏工程的经验,提出:第一,要严格保护高原草甸,草皮剥离后要专门存放并进行养护,等土方工程完成后覆盖到路基边坡和取弃土场表面,以控制和减少风蚀,增加植被覆盖度;第二,要对施工道路进行专门设计并提高设计标准,变临时道路为永久性道路,提高施工道路的服务期,避免因道路毁坏另辟西经而扩大草甸植被占压面积。实践下来,用剥离的高山草甸覆盖裸露的土地,有效控制了风蚀的扩展,使植被得到快速覆盖,并且取得高山草甸移植实验成功。溪洛渡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将淹没区需要砍伐的树木提前移植出来进行假植,为将来建设区植被恢复准备苗木,即保护了林木,又节约了购买苗木的资金。
3、保护土壤。土壤是万物生长之母,其形成过程极其缓慢,形成1公分土壤大约需要300-400年时间,因此,保护土壤,是对开发建设单位更高境界的要求。将表层土壤剥离单独堆放并进行防护,为将来施工迹地的恢复提供土源,避免复垦时增加建设区外取土量,产生新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也可节约建设资金。如河北省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将120多亩农田的表层土壤剥离后单独堆放保护,可节约保护土壤2400多方,即保护了土壤,为今后植被恢复奠定了基础。
(三)建设生态工程的理念
以往修工程,追求整齐、线形、光滑、美观、壮观,突出人造奇迹。如河道整治、引水渠等工程边坡建得三面光、直线型,不利于地表、地下水分交换、动植物繁衍,陡滑的坡面不利于乔木、灌木生长和人、水、草相近相亲。深圳裸露山体缺口治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稳定的前提下,开挖面凸凹不平,便于土壤和水分的保持,有利于植物生长,恢复后的景观自然和谐;所以,要改变过分追求安全、整齐、人造景观的保守设计思想,树立自然、生物链、长效的理念。
1、降低挡墙。过去一些公路和铁路边坡防护的设计思想比较保守,一味追求安全,挡护工程从底砌到顶,结果是工程造价很高,视觉效果很差。由于设计量和工程量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从利润的角度考虑,也不希望、不愿意进行优化。随着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实施,水土保持的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设单位,一些工程开始尝试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乃至大幅度减少工程措施的做法,尽可能放缓边坡,降低拦挡设施的高度,增加植物措施的比重,效果很好。
2、增加乔灌的理念。随着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生态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建设单位重视了边坡的绿化美化,采用挂网、喷拨等技术大面积种草,短期景观效果很好,由于草的根系较浅,遇到长时间强降雨时,会出现滑坡问题,而且草的需水量很大,管理成本很高,随着时间延长,管理跟不上,草皮出现退化现象。,改变边坡植物措施以草为主的做法,扩大乔、灌的比重,多种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与原生植被景观和谐,即可减少人工植草容易退化带来的重复种植和管护费用,又可增加生物多样性,避免景观的单一性和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性。
3、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的理念。各类工程建设增加了硬化面积,改变了土壤入渗能力和径流状况,增加了河道水的流量,从而加大了行洪压力,也降低了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越来越重视绿化美化工作,大量栽种高当林木和花草,用拉水车和铺设管道办法进行浇灌,运行成本太高,常常因线长面广,很难保证所有的地段都按时供水,致使一部分林草保存率低。因此,在建设工程的同时,建设集雨工程,利用公路作为集雨面,收集汛期的雨水,在干旱的时候,抽水浇灌林草,即保证植物成活率,有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一举两得。
(四)水土保持工程也要高标准的理念
1、坚持先拦后弃的原则。开发建设活动必然会产生弃土弃渣,先弃后拦、边弃边拦,还是先拦后弃,从经济的、技术的角度是看是有差异的,水土保持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过去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就地堆弃,不做拦挡工程,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根据调查,不做拦挡的弃土弃渣流失量约20%,如果,堆放在河道内,遇到洪水,流失量更大,因此,拦挡工程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2、深化施工组织水土保持工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时效性很强,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各个阶段的水土保持注意了、措施落实了、标准达到了,水土流失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反之,工程完成后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再好也是亡羊补牢,造成了水土流失无法挽回。因此,在施工组织体系中,如果能融入水土保持理念,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3、保证工程质量。建设单位一般对主体工程的质量、技术、工艺、和管理等都比较重视,但是,对植被保护、取弃土场防护、工业场地恢复、施工道路的处理等附属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则存在着投资水平低、工程标准低、技术手段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管理制度不严等问题,因此,从法律、规范、思想、技术等加强工作力度是十分必要。
4、保证水土保持投资。发达国家在审批项目时,首先看的是生态环境方面的措施和资金是否落实;在施工计划安排时,首先要保证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而且要求十分严格。如铺设管道时,要分层剥离,用车辆将土石运到指定地方临时堆放,采取拦挡措施,用各类编制物覆盖并定期撒水,避免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管道铺设完,再分层回填,恢复地貌植被,尽管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很大,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可以高达40%,但他们认为是值得的、必要的和必须的。我国目前工程中水土保持的投资只有2%左右,这样的投资水平,水土保持工程的标准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须逐步提高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投资水平。
归纳起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理念的基本观点是:
1、在学科的科学基础方面,强调工程学与生态学相结合,工程设计理论要吸收生态学的原理和知识。
2、新型的工程设施既要满足人类社会的种种需求,也要满足生态系统健康性的需求,实现双赢的目标。
3、各类工程要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为重点,在工程中,尊重自然状况,尊重各类生物种群的生存权利,工程设施要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栖息提供条件。
4、认识和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
5、依据人文学理论,强调自然美学价值,以满足人类在长期自然历史进化过程形成的对自然情感的心理依赖。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