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张艳得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张艳得作交流发言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构建大美青海提供生态保障

青海省水利厅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不仅事关青海长远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气候形成和演变。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青海又是一个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立足青海独特的生态地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作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主力军,水利水保部门认真实施“东治西防”的水保工作方略,在东部黄土高原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工程;在西部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区,以监督执法为重点,加强预防保护力度,积极实施环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南部“三江源”地区,以预防保护为重点、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黄河、长江源区预防保护工程,积极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一、大力实施大示范区建设
为了显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规模效益,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采取了“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在项目建设中突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沟坡兼治”的特点,坚持以大流域为骨架,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实施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整合治理成果,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层层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达到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生态目标,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改善了区域局部生态环境。目前,大示范区建设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建成了西宁、大通、湟源、互助、乐都等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开创了大范围治理水土流失的新局面,为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树立了样板。据对大通、湟源等县大示范区建设的监测分析,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率由50%以下提高到70%以上;水平梯田由治理前占耕地面积的25%增加到50%以上;林草覆盖率由10%增加到30%以上。
二、依法加强水保预防监督
继续加大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积极推进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全过程管理,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予以加强。同时,围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提升发展水平”的发展理念,加强了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开发建设行为,促使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目的。特别是联合执法取得了实效,2009年11月份联合省人大对部分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法专项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人大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此次检查目的明确、项目选点好,水利部门组织到位、宣传到位、监督到位、跟踪到位,取得了预期效果。并有意将联合执法检查作为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加以落实。
三、认真开展水保宣传教育
以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立足“生态立省”战略,以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认真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在依托项目建设开展宣传的同时,立足“面向各级领导、面向社会公众、面向青少年”开展宣传。组织30余州县地方领导举办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成果宣讲活动,使地方领导对水土流失的危害、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等有了更高的认识。在西宁市教委的支持下,联合市团委组织部分小学生前往西宁长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户外水土保持科普警示教育活动。同时为中小学生编印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知识读本》,为开发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编印了《水土保持科普读本》。全年在部委网络上宣传130余次,在省级网络上宣传240余次,在《中国水利报》、《黄河报》、《青海日报》宣传30余次,在青海电视台宣传6次,在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宣传20余次。通过大量行之有效的宣传,使各级领导、社会公众、广大青少年对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为全面建设大美青海奠定了舆论基础。
我省水保生态建设之所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会有:一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受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三是坚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四是坚持舆论引导,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意识,为推进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步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我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逐步创建人水和谐、山川秀美、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生态文明环境,使水土保持在生态立省战略中再立新功!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