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作交流发言
践行民生水保 推进机制创新
四川省水利厅
四川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汶川大地震更使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全省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依法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2009年,我省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障的目标,紧扣民生主题,统筹综合治理,加快灾后恢复,突破设施验收,提速前期工作,坚持改革创新,抓实宣教活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水保事业新机制,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250km2,审批水土保持方案2924个方案,为全省“两个加快”提供了可靠的水土资源的支撑。总的来看有“五大亮点”。
一、整合项目资源,着力改善民生。水土保持投入少、任务重,一直是制约我省水保事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各地在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工程时,转变思路,开放治理,充分利用水保委的协调机制,超常发挥水土保持的综合优势,以小流域规划为总纲,强力整合项目,打捆资金使用,形成强大合力,连片规模治理,整体示范推进。2009年巴中市平昌县在水保项目实施中高效整合小农水、现代农业、新村建设、集雨节灌等项目资金达4800万元,高标准打造了驷马、江口、邱家3条具有广泛辐射效应的小流域,实现了水保工程到哪、项目整合到哪、业主跟进到哪、产业发展到哪、新村建设到哪的良好局面,这些小流域基本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自我修复的水土资源保护体系和循环发展的水土保持产业体系。在工程建设中,各地按照可持续水利的要求,自觉贯彻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惠农富民的理念,优先实施群众期盼、示范明显、受益直接的梯田建设、庭园水保、坡面水系、塘堰整治、便民道路和特色林果等项目,主动对接新农村建设,同时结合饮用水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城乡水环境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不断拓宽民生水保服务范围,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群众,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果。据统计,2009年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大了对民生水保工程的投入力度,共投入财政资金达1.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达5500万元。
二、突破设施验收,着力规范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一直是预防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有效突破这一难点,我们把2009年作为设施验收年,以预防监督一票否决制为抓手,“五促”驱动验收工作的强势开展。并联审批促验收,省级和大部分市县已将水保设施验收作为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进入当地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并联审批程序,从源头确保验收工作的开展。规范秩序促验收,经过严格考评,确定了15家省级水保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并召开研讨会,形成会议纪要,制定管理办法,统一验收尺度,规范服务秩序。上门沟通促验收,厅分管领导亲自与省电力公司、中石油西南公司等单位的领导衔接,主动带队到这些单位了解情况,座谈沟通,明确输变电和输油气管线项目分级分批集中打捆验收的办法,极大地推动了这些行业验收工作的开展,受到业主广泛好评。近期还将与省交通厅召开座谈会,推动公路项目的验收工作。严格限批促验收,严格执行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文的要求,对不开展设施验收的生产建设单位的其它项目进行限批,迫使峨胜水泥厂、乐山至夹江公路等多个项目开展了设施验收。联合执法促验收,对全省近万个在建和完建项目进行拉网排查,建档立卡,对220个项目发出首批验收预通知,省市县三级联动,派出联合执法组,送达监督检查意见书,促使杨村电站、桅杆坝煤矿等开展了验收工作。全年共开展水保设施竣工验收964个,其中省级验收31个,涉及公路、铁路、民航等10多个行业。同时,大力推动规费征收,全省共征收水保补偿费上亿元,其中省级直接征收达1500万元。
三、提速前期工作,着力夯实基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紧抓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强项目储备,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为项目实施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完成了《四川省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核、修改和报批工作;开展了农发水保41个项目区166条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的技术审查及批复工作;组织专家对全省104个县(市、区)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技术评审;完成了43个省级财政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批;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水土保持规划中期调整,指导39个重灾县完成了水保灾后重建方案的审批;完成了《四川藏区水土保持规划》;启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工作;配合水利部完成了《全国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和《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水土保持规划》。
四、创新工作机制,着力破解难题。坚持把创新机制、化解难题贯穿水土保持工作全过程,不断为水保事业注入新活力。先建后补机制。通江县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探索出了“五民一补”(项目民报、方案民定、工程民建、资金民审、建设民管、先建后补)建设水土保持的新路子,充分突出了农民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自主大干水土保持的热情。平昌县则以“三不三议三自主”(不办群众不愿办、不参与、没能力办的事,村两委提议、代表审议、村民决议,群众主自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来集聚民心民智民力,调动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激励竞争机制。实行年度验收,打分排位,全省通报,奖励先进,淘汰末位,形成了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成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助推器”。2009年有14个县受到了调减资金的处罚,差距最高拉到100万元。质量控制机制。实行“六制”,即规划建卡、社会公示、材料招标、资金报账、巡回监理和落实责任,置于质量监控、群众监督之下,确保了工程质量。据初步检验,2009年所建的工程,大部分为优质工程。
五、抓实宣教活动,着力营造氛围。2009年我们创新务实地开展了以“四到”为重点的宣教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水保政策法规宣传到工地,我们要求每次到项目工地检查时必须做到“三个一”(送一本水保法规汇编、一本水保杂志、一本水保画册),以不断提高建设者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水保科技知识普及到农户,以全省初步建成的100多个集科研、推广、示范、教育、休闲和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水保科技示范园、水保试验场和技术服务推广站为平台,向群众示范效应,让农民参观学习。水保国策理念灌输到校园,各地组织中小学生到中国水保林、教育基地、科技园区、试验站点学习实践达10万人(次),水保科普教材已经过专家论证,很快将印发到学校。水保生态文化传播到社会,在水保法颁布纪念日,向社会发送水土保持公益短信100万条,升级了水保生态网,发布了水土保持公报,撰写了水保志,制作了纪实画册,在《四川日报》发表了《高举“两个加快”大旗 “四川水保”奋勇冲锋》《科学谋划 秀美家园铸屏障》等专题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在提升监督能力、推动设施验收、规范项目管理、加快灾后重建、提高科研水平、普及国策教育上下功夫,努力保持四川水土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奋力实现四川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