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服务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省份之一,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35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1%,集中表现在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强度高。多年来,我省一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综合治理成效
    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江西较早成为我国水土保持试点和重点治理地区,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索出了“南方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水平竹节沟坡面工程措施, “猪-沼-果”生态工程,率先在全国开创了股份制办水保的先河等经验。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带动下,我省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9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3.48万公顷,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4.5万座(处)。经过综合治理,江西许多地方,已经由过去的山光、水尽、田瘦、人穷的恶性循环过渡到山青、水秀、粮丰、民富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依靠政府推动。一是我省各级政府始终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以实施,形成了“政府工作有安排、领导心中有位置、干部肩上有责任”的良好氛围。  二是我省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每年将300万亩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分解到各个市、县,甚至到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要求各级政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机构建设,赣州市设立了水土保持一级局,全省共设立20个县(市、区)级的水土保持一级局,4个二级局;同时,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并在水利水保部门设立了办公室。在09年的机构改革中,我省的水土保持一级局全部得以保留,同时有两个水土保持二级局升为一级局,充分体现了我省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为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我省长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充分证明,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重视机构建设,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列入政府重要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制定和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才能顺利推动并取得实效。
    2、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走适合本省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路子。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是我国长期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高度总结,是一条成功的技术路线。在这条技术路线的指导下,我省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路子:一是针对不同土壤侵蚀类型、不同岩性的水土流失,探索出了多种措施优化配置的技术体系。如“猪-沼-果”生态工程模式等。二是筛选出了一大批优良水保植物品种,并已在治理区大范围引种推广。三是探索总结出综合治理是基础,封禁管护是措施的生态自我修复新路子。
    3、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实现现代水保的跨越式发展。在水保生态建设过程中,我省认真贯彻水利部的治水新思路,遵循省水利厅提出的“新时期、新思路、新特色、新局面”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时代脉搏,创新水保工作思路,水保生态建设同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拓展了水保工作新领域,丰富了水保生态建设的内涵,使我省的水保重点工程建设更具时代特征。在水保生态建设过程中,我省按照“山、水、田、林、路、能、居”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保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把治理与开发、管护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农村能源、新农村建设等诸要素,实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4、坚持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性。水土保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省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种情况,我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四荒”治理开发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破解“有地者没钱治”和“有钱者没地治”的双重难题。目前,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我省租赁、承包、拍卖“四荒”使用权、股份合作等多种办水保的形式蓬勃发展,民营水保和大户治理异军突起。如湖口县引进港商创办无核柿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四荒”治理和恭城无核柿的开发,全县无核柿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5、建精品、抓示范,以点带面,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由于我省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危害严重,而水土保持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建精品、抓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我省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注重开展精品小流域的建设,积极推广完善城郊休闲型、小康示范型和庭院水保型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把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地寓于各项治理措施之中,结合镇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不仅收到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同时大大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升值和农民增收致富。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