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福建省水利厅副厅长吴章云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重视民生  突出特色

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福建省水利厅
 
    福建省依山面海,山地多,平原少,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特殊地理状况既反映了福建山多耕地少的特点,同时也确立坡地开发在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坡地面积已达1230万亩,接近全省耕地面积。据统计,至2003年,全省坡地果茶园水土流失面积有419万亩,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三分之一,坡耕地是我省水土流失主要策源地之一。
    200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水利部支持指导下,按照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以及全省“六水六千一配置”的水利发展战略,坚持以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为目标,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以坡地茶果园为重点的坡面水系整治的山地水利建设,六年来共实施坡地整治41万亩,修建排水沟1278km、机耕路398km、山地蓄水池2.1多万口,解决了39万亩坡耕地经济作物灌溉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一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注重解决治理区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问题。二是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山地水利,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问题。三是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在采取严格的水保措施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竹、果、茶、花卉苗木等产业,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增收问题。四是突出项目带动,通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债、增投项目对水土流失重点地区的有效开发治理,实现高效集约开发,促进大范围的生态恢复和保护,真正为解决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困难找到出路,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找到依靠,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对坡地治理积极性。
    (二)立足政府引导与市场投入相结合,创新治理机制。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开展项目建设管理。水保部门将工作重点转到编制规划、制定标准、资质审查、项目监管和检查验收上来。二是坚持坡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治山治水的积极性,促进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治理水土流失方向流动,改变了过去只依靠政府投资和群众投劳的局面,加快了坡地改造的步伐。如清流县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产业带动等措施,吸收社会资金用于开发治理,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苗木花卉等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域投资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几年来引进资金2亿多元,改造坡耕地3万多亩,形成了以花卉苗木为主的支柱产业。
    (三)坚持集中整治,创新治理模式。一是在规划指导下按项目区开展前期工作,按项目区组织工程实施,实行集中连片治理,逐步改变过去零星分散治理的做法,发挥项目整体效益。二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创新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实行政府组织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办法,项目区实行“一事一议”,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项目中的路、沟、渠、池等工程措施由政府组织施工企业或专业队参与建设,坡面沟、埂由受益的农户参与建设,并按工程概算三分之一标准直补方式,群众从治理中直接受益。三是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鼓励支持大户治理,对各种治理开发主体一视同仁。凡是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只要符合列入国家或地方重点治理条件的,都享受同等待遇,给予治理经费补助,从而调动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积极性。四是实行治理成果产权确认制,国家补助尽可能到户,做到“谁治理补助谁”,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把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确保工程有人建、有人管,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主要成效
    (一)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我们把坡耕地治理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和突破口,以调控坡面径流为主线,合理布设蓄引排灌坡面水系工程,提高了坡地水利化水平,增强了坡地就地拦蓄降雨径流能力,项目区形成了“沟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综合防护体系。
    (二)水土保持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坚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了因地制宜的立体生态防护体系和以坡面水系整治为重点,蓄水池、道路相配套的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水保工程体系,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农民得到了实惠。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为重要目标,把生态效盖与经济效益充分结合起来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大力发展果、茶、花卉等农业产业,着力培育农民增收的新经济增长点,为地方经济发展探索有效的途径。如福安市在坡地治理中,建起3000多亩了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建宁等县推广果园“果—草—牧—沼—菌”的水土保持生态果园建设模式,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在福建考察时,要求我省按照国务院《意见》先行先试,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生态省建设步伐。国家将把坡耕地整治列入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重点。这对我省来说是新的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兄弟省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条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