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郭浩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强农惠民谋长远打基础

宁夏水利厅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3.6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2%。多年来,在水利部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们以“构筑西部生态屏障”为目标,紧紧围绕强农惠民,大力发展民生水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底,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1100余座,自治区全境全面实现了封山禁牧。各种治理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4000万吨,增产粮食1亿公斤以上,为改善宁夏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彭阳县阳洼小流域时指出:彭阳虽小,但生态治理保护成效明显。实践证明,治理和不治理确实不一样。要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宁夏的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温家宝总理2008年8月在视察彭阳县大沟湾小流域时指出:生态治理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又要不断丰富新的内容。要实行山水草、林田路综合治理,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改变生态环境,最终让农民致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土保持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今后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分区防治,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明确。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陈建国书记等领导多次强调要搞好水土保持,减少黄河泥沙,维护好黄河健康生命。自治区水利厅从实际出发,总结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北监督、南治理、中修复、局部地区重点保护”的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思路,进一步加大以坡改梯、淤地坝等为重点的民生水保工程建设,加强预防保护,强化监督执法,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治理工程强力推进。注重推广以“彭阳经验”为代表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西吉县库坝池窖联合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经济型流域、盐池县坝系工程建设与封禁治理相结合和隆德县梯田化建设等不同区域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典型引路等措施,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水土保持在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赢得了广大受益区干部群众的赞誉。2009年,实施了扩大内需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了20个项目区56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淤地坝10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0平方公里。涌现出彭阳县石沟小流域水、林、经、牧综合治理等新亮点,实现了生态型治理向生态经济型治理的转变。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原州区河川沟等3条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
    (三)依法监督,重点控防,生态经济实现双赢。宁夏十分注重预防监督工作,全方位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依法防治、预防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氛围。坚持依法监督、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以贺兰山沿山、宁东、太阳山等自治区经济产业带和经济发展热点地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着力抓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施、验收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为宁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共审查审批太阳能光伏发电等5大行业37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核准水土流失防治资金1.15亿元,落实防治责任面积3240公顷,征收“两费”1470万元。
    二、今后工作思路
    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认真做好“十二五”水土保持规划,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在结合上寻求突破。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国家大政方针、民生需求、新农村建设、城乡和谐发展以及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在重视传统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水利骨干工程、水源地及沿黄经济带等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拓展治理领域。
    二是在创新上谋求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不同地区和水土流失类型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清洁型小流域、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土保持治理新模式。
    三是在实干中追求成效。进一步加强预防监督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努力做到治理一方水土,受益一方百姓,促进一方发展,总结一条经验,形成一种模式,使水土保持成为城乡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四是在提升转化中探求新高。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抓点带面,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益,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