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胡嘉东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四个并重”护水土 涵养水源保民生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境内无大江大河,也无大湖大库,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为保护好现有水源,保证城市基本的水量水质需求,深圳早在几年前就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27个,总面积达117平方公里,涉及饮用水源水库30座,但近七成水源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25%,且林相单一,林下植被稀少,毁林种果普遍,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威胁到水源水质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近年来,为有效治理饮用水源水库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防控面源污染,缓解深圳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矛盾,我们把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尽最大可能留住了降水,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为深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在开展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做到了“四个并重”:
一、坚持项目规划与加大投入并重,积极争取资金保障
深圳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具有水库库容大、流域面积小的特点。针对部分一级水源保护区已成为建成区和违法开发失控区的现状,我局于2004年就组织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编写了各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并多次邀请林业、园林、环保等部门的专家进行技术论证,确立了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效益为主,重点发挥森林植被净化水源、保护水质的功能;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造林植树,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群落的异龄混交结构;水库消落区带选择耐水树种,并适当密植等。在此基础上,我局对工程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计划自2009年开始分批实施,总工期6年,其中前三年为施工期,后三年为扶育期,计划2015年底竣工验收。由于此项工程是我局水土保持工程中投资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项目,为减轻市区财政资金压力,确保项目落实到位,我局积极协调市政府同意,先开展市管8座水库工程建设,再开展区管水库工程建设,市管和区管水库工程一并立项,分期实施。目前,市发改部门已下达了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投资计划3.425亿元,建设面积近2991公顷。其中我局管辖的8座水库总投资2.79亿元,建设面积近2726公顷,现已全面动工;各区水务部门管辖的7座水库投资0.635亿元,建设面积265公顷,预计2011年可开工建设。
二、坚持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并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项目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有了资金,并不代表一定能建设好工程。为了从规划设计、争取资金、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乃至建后管理等方面加强对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该项工程全面落实了项目责任制。市水务局专门成立了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我局水土保持处,各区也分别以水务主管部门为主体,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各区政府和环保、水务部门对这项工程高度重视,从保障辖区居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角度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层层细化落实了责任,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推进力度,建立健全了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从而使这项工作像抓防汛工作一样,从项目行政责任人到管理责任人,再到技术责任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在各个关键环节和岗位均落实了项目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个建设项目、一名领导主抓负责、一个班子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各片区工程进展情况,协商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征地、移民搬迁等难题,及时化解各种预见的或未预见的矛盾和纠纷,商讨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三、坚持宣传动员与开展试点并重,确保工程有序实施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为了让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开展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近几年来,我局通过全市主要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了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多次协调市、区政府部门组织召开工程建设现场动员会,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树种选择与搭配、肥料使用及水库消涨带的植被恢复等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局于2000年在全市最大的水库——铁岗水库库区内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试点,针对该水库库区周边山地树种以桉树、相思树、经济林等为主,且存在林相单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低下,景观效果差等实际情况,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在山顶侵蚀劣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在山坡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水库消洪区营造景观林和高岸防护林等措施,通过人工进行针阔叶树混交、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间的合理搭配。该试点工程总建设面积为6600亩,总投资940万元,分两期完成,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坚持施工管理与严格验收并重,确保建成优质民心工程
针对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多、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统一的实际,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印了《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作业指引》。该指引对苗木选择、整地、施肥、种植和后期抚育管理、监督检查与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作了具体规定,为一线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管,要求业主、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施工监理制、项目合同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既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又讲究工程进度,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满足技术要求。为抓好工程验收工作,我局依据相关规范,将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三个等级,制定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例如,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经监理单位确认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将工程验收划分为单元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竣工验收五个步骤,确定了验收组织单位、验收程序和验收时间,明确了验收原则和验收方法,制订了具体的奖惩措施,确保了项目验收的规范有序,使每个项目都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放心的民心工程。
通过开展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如今一些水库如铁岗水库库区已显现十分明显的生态效益:一是森林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林内小气候初步形成,郁闭度已超过0.4,林内涵养水源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部分小溪谷内在长时间不降雨的情况下,均有明显的地表径流;二是原有裸露山地恢复了植被,较好地发挥了保持水土的作用;三是改变了以往林相单一、景观性欠缺的面貌,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自然生态景观;四是动物的栖息环境得到了改善,蝴蝶、鸟类、蜂类、蛇类、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明显增加。我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后,各水库流域内林地覆盖率可达到65%以上,裸露山体缺口将全部绿化,坡地果园全部退果还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空间镶嵌式分布的异龄混交近自然结构混交林,建成网、带、片相结合的功能多样、结构稳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生态体系;各水库流域内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将基本得到控制,水库水质标准逐年提高,区域景观得到根本改善,使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