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谷来勋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4-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努力推进我省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
河南省水利厅
2009年,我省认真贯彻重庆全国水土保持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调整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强督导,落实资金,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2009年,在水利部和流域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在我省安排了一系列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下达投资计划1.440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270.98万元。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省水利厅实行了项目实施情况旬报制,并专门成立了17个督导组分赴各地对项目的开工及进展情况、投资及配套资金的拨付到位情况、建设程序及工程质量情况进行督导,厅党组定期开会听取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开展督导活动,去年我省水土保持项目开工早、进度快、质量高、资金拨付及时。尤其是在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上,做到了省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市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达80%以上,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二、调整思路,周密部署,丹江口库区水保项目取得新进展
该项目涉及我省淅川、西峡两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两县加强管理,周密部署。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细化责任、完善制度。两个县均成立了以县政府一把手为组长(指挥长)的工程领导机构,真正把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如淅川县明确要求所涉及的乡镇实行水土保持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建管、奖惩办法。二是调整思路,着眼长远。立足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并加强清洁小流域、精品工程的建设,着力提高治理质量和效益。如淅川县提出了“溪沟治理规范化、川台阶地井田化、坡面耕地梯田化、灌排工程系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流域治理公园化”的小流域治理“六化”标准,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三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机械化、专业队施工。西峡县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及时对施工形式进行调整,尽可能采用机械化、专业队施工,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也给项目建设推行“三制”提供了条件。
三、精心组织,严控质量,八大片工程起步良好
该项目涉及我省大别山、桐柏山、太行山区的6个县,是国家在我省新安排实施的工程。计划任务下达后,各项目县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工程建设进度良好。一是所有项目均实施了以招标或邀标的形式选择施工单位,或采用群众“一事一议”制进行承诺治理。对坡改梯等需要机械施工的工程及小型水保配套建筑物可用专业队施工的工程一律通过邀标形式确定施工单位;需人力实施的土方、苗木栽植等工程由各村召集群众召开“一事一议”专题会,承诺治理,将任务明确到组、划分到户。二是严格质量控制,建设精品工程。水利主管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工地,与施工队伍同吃、同住,全程进行质量监控。严把材料入场关、施工质量关和验收关,并制定了质量检验评定方法与评定标准,在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进行单位、分部、单元工程划分的基础上,分项进行评定验收,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三是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弥补治理经费不足。综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国土整治、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交通、茶叶等涉农项目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集中资金办实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管理,稳步推进,认真做好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一是组织开展了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全省复查项目283个,下发整改意见196份,补报水保方案78份,补征规费1280.43万元,巩固、扩大了执法专项行动效果。二是加强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第一,严格执行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精神,对分期建设的项目、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第二积极与发改、环保、交通、矿产资源等部门沟通,在主体验收时必须有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意见。第三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未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而投入生产运行的开发建设项目,限期进行验收,拒不验收的,按水利部第16号令进行处罚,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布。三是强化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第一对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的项目,不再要求建设单位出具开展监测工作的承诺书(几乎没有约束力),而代之以建设单位与监测单位签定的合同书。第二对不开展水保监测的项目,不予验收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在制度上为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四是启动和部署了我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各地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监督管理能力,立足服务,严格执法管理,收到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