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山东省泰安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同志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0-04-0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实施“四轮驱动” 推进落细落实

奋力开创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新局面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部、厅要求,切实把水土保持强监管作为引领推动倒逼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四轮驱动”,推进落细落实,奋力开创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健全责任体系,高位推动强监管。一是立好目标“责任状”。市政府批准印发《泰安市水土保持规划》,把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逐级逐年分解任务,评估监管实施效果,引导各级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市委、市政府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查处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出台了《泰安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每年由组织部门牵头进行考核,督促责任有效落实。三是织好立体“监管网”。逐级压实责任,实施部门协同联动,构建起“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网络。

  二、转变工作方式,优化服务强监管。一是推进“泰省事”,促强监管走顺。采取“互联网+”监管模式,开展不见面网上审批、缴费、报备,将办事指南、标准模板“打包”生成二维码,项目单位“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就可办成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有18个项目通过了不见面审批。二是推进“泰快捷”,促强监管提速。着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并程序,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我市旅游经济开发区45个项目一次性完成方案审批,单个项目审批时间比原来缩短了近1个月。三是推进“泰贴心”,促强监管增效。对于技术需求相对集中的企业,推行“捆绑”招标,择优选取技术服务单位;对少数社会效益好、技术力量弱的企业精准科技帮扶,近年来为30多个项目免费或减费编制了方案,既服务了企业又保障促进了强监管落实落地。

  三、破除难点堵点,创新机制强监管。一是优化集成审批方式,着力解决“动能弱”的问题。将水保方案审批、补偿费征收纳入行政审批服务局,变水利部门单一推动为审批部门集成推动,有效解决项目法人履责“动能弱”的问题。2019年,全市批复水保方案201个,比上年增加128个;征收补偿费3741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方案编制率、审批率、征收率实现了“三个100%”。二是刚性推行行司衔接,着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探索实行“水土保持违法嫌疑人清单”移交制度,水行政监管部门发现涉嫌违法,立即列入清单,移交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拒不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做到了“监管—执法—司法”的刚性衔接。去年,发现、移交265个清单项目,全部立案查处。三是联动实行信用管理,着力解决“约束软”的问题。出台了《泰安市水土保持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审批、监管及项目法人信息全部公开,将违法信息纳入社会信用管理,硬化了水保监管。截止目前,215个项目信息在市县政务网公开。

  四、用好“四种形态”,分类施策强监管。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使自觉履责成为“常态”。开展经常性宣传、培训,增强项目法人法律意识,使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成为常态。近两年,我市95%以上的项目法人能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使主动整改成为“大多数”。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方案编报不规范等轻度违法行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让项目法人按期主动整改成为大多数。2019年,结合疑似违法违规图斑核查,下达整改通知书415份,查处率100%,补报方案32个,追缴补偿费600多万元。三是严肃执法处罚,使被动执行成为“少数”。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同时作出相应处罚。对于此类情形,市县两级通过加密监管频次预防,使其成为少数。四是谨慎司法强制,使强制执行成为“极少数”。对多次宣教、经行政执法仍拒不执行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强制执行,以儆效尤。近年来,全市监督检查项目1279个,只有1个项目进入司法程序,起到了“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