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水务局兰瑜平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3-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搞好水土保持中小学教育 培养青少年水保生态意识 哈尔滨市水务局 哈尔滨市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辖八区十县(市),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1.2%,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在部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多年来我市连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大会战,截至2010年末,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46.8%。我们坚持一手抓水土流失治理,一手抓国策宣传教育,尤其把加强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学生将水保知识和水保意识向全社会各个角落辐射,收到较好效果。 一、创新思路求突破,水保知识进课堂 2009年7月,省水利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工作的意见》。经与相关领导及教育部门汇报沟通,我们积极开展了水保知识进课堂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针对中小学生特点,编写符合本地实际的水保教材。在中小学开展水保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认清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了解预防的措施和方法,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和水保意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编写《哈尔滨市青少年水保教育》教材,并针对中小学生特点,每课时都设置了活动天地、动手实验等内容,力求使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适合中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便于授课和学生接受。二是集思广益,找准工作切入点。在中小学开展水保教育是一件新鲜事物,范围广、难度大。全市2000余所中小学规模不同、特点各异,为确保教育实效,我们邀请相关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多次召开座谈会,对教育的内容、形式、规模等进行研讨,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31所学校为水保教育基点校,并以德育实践活动课为切入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水保杯”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将水保知识进课堂延伸向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三是领导重视,奠定水保教育良好开端。教材编写完成后,我们主动向市领导请示汇报,市委副书记王颖亲自为教材书写前言。2010年6月3日,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暨“水土保持杯”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启动仪式举行,部、松辽委、省水利厅、省教育厅领导及水务、教育系统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王颖亲自参会并讲话。到会人员观摩了水保教育引领示范课,黑龙江晨报、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生活报分别做了报道。 二、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深入浅出寓教于乐 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把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一是遵循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原则,使课堂教育形式多样。结合新课改精神,水保教育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讲解结合的新模式。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查找资料、开展实地调研、设计实验内容等,在课上以展示文字和影音资料、进行小实验等形式进行汇报,老师针对学生的汇报展示内容适时进行讲评总结。课前准备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真思考加深印象,加之家长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遵循学校传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使课外实践生动直观。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水平,创造条件让学生亲临水土流失现场了解成因、危害及治理方法。同时,还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开展认养一片绿等活动,使教育更加生动直观。三是遵循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使辅助活动丰富多彩。在课外、课堂教育的同时,各学校采取板报、书法绘画作品展,水保征文、演讲、诗歌等多种教育辅助手段,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不仅使活动丰富多彩,也在家长中起到了宣传教育的效果。 三、把握教育各个环节,激励师生参与热情 为保证教育实效,我们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职责分明。一是强化教育保障。各区、县(市)均成立了由水务和教育部门组成的水保教育领导小组,水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经费筹措、课外实践活动安排,教育部门负责教育研究、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双方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二是强化教学质量控制。实行学校初评、区(县)总评、全市联评三级评课制度。即学校各年级、班级互相听课,推荐一至两节课参加区(县)总评,并推荐五至八节课参加联评,邀请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对课程进行讲评,联评结果作为选定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的主要依据,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热情。 总之,我市水保知识进课堂初见成效,全市1550余所中小学,6500余名教师参与授课13200多课时,受教育学生26万余人。广大师生通过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实地参观、动手实验、编排文艺节目、编写手抄报、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教育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市拟于今年3月,召开水土保持教育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激励先进。同时,还将组织水保专家及教研人员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等,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努力达到小手拉大手,学校带家庭,辐射全社会的效果,把水保教育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