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孙太旻副调研员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3-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汇报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多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在部水保司的正确领导下,在流域各省(区)水利水保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水利部实施水保国策宣传教育行动以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创新宣传体制机制,及时制订实施方案,突出亮点、体现特色,图文并茂、宣教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动,取得良好了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河特色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之路。 一是以建立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宣传协作理事会为平台,构建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宣传协作长效机制。在水利部组织开展水保国策宣传教育行动的当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委新闻宣传出版中心、黄委办公室、水土保持局等部门积极筹划组织,于2008年10月在无锡成功召开了历史上首次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协作会议,流域(片)各省(区)水利水保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就流域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合作事宜达成共识。2009年11月在云南芒市召开第二次流域宣传协作会议,成立了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宣传协作理事会,讨论通过了理事会章程。由水利部水保司巡视员张学俭任名誉理事长,黄委分管水土保持工作的副主任担任理事长。会后确定了流域各省(区)理事单位及有关负责人。会议还确定了协作机制的基本框架:即每年组织一次联合采访活动,举办一期通讯员骨干培训班,召开一次各省(区)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协作会议。实践证明,这种协作机制,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形成宣传合力,有利于总结交流经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有关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组建了300多人的黄河流域(片)水保宣传通讯员队伍。2008年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黄河报社联合,组建了由300多名宣传骨干组成的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国策宣传网络通讯员队伍,黄河报社为这300多人建立的联系档案,颁发了通讯员证,并在各省(区)建立记者站,为全面深入地开展流域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宣传通讯员队伍整体素质。2008年以来,先后在山东威海、泰安举办了两期通讯员骨干培训班,对近一半的在册通讯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培训班邀请部水保司专家到会宣讲国家水土保持形势、政策和水保国策宣传动态,聘请新闻学院教授和社会传媒的资深记者授课,使参训人员受益匪浅,新闻采写水平普遍大幅提高。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一些通讯员还被评为黄河报社年度优秀通讯员。 四是与主流媒体联合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采访活动。2009年5—6月、2010年6—7月,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联合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水利报(网)、黄河报(网)派出多名记者和宣传骨干,奔赴青、甘、宁、晋、陕、蒙六省(区),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先后发表有一定分量的宣传文章及图片200多篇(幅),并向上级报送内参4件,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创办了国内首家以水土保持为主题的平面专刊“生态周刊”。为适应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国策宣传的需要,我局与黄河报社共同筹划,自2008年开始着手策划创办国内首家报纸专刊“生态周刊”,2009年7月4日正式创刊。该生态周刊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主题,每周一期,图文并茂,彩板印刷,先后开设了生态视界、绿色时评、图说地理、管理者说、县市之声等十多个栏目,关注点涉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方面面,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介绍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貌。生态周刊的编辑不定期与流域各省(区)主动联系、出策划、定题目,充分调动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帮助提高写稿水平。截至2010年底生态周刊已出版62期,刊发了数百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稿件,办刊水平也显著提高。 六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在黄河网、黄河生态网、各省(区)的水保网开设水土保持国策宣传专栏,及时全面地宣传报道黄河流域(片)的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先后刊载相关宣传报道1200多篇(幅),同时还积极组织了淤地坝建设、预防监督、动态监测、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等专题宣传,先后发表宣传文章及图片300多篇(幅),并向国家级主流媒体推荐宣传文章图片600多篇(幅),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及时发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七是成功举办了建国60周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成就展。为庆祝建国60周年,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黄委水保局和宣传出版中心联合举办的“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建国60周年黄河水土保持成就展;10月中旬在黄委机关成功展出,同时也在黄河网、黄河生态网站展出,全方位地宣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八是重大新闻在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取得新突破。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黄委媒体共同策划的重大新闻宣传取得新突破。继“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呈现多赢”专题新闻于2008年12月31日16:15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后,“多种措施治理黄河沙患”、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突破”的专题新闻,也分别于2009年7月5日16:00和2010年1月8日9:20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中播出,反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的专题新闻“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于2010年10月9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的当晚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以上重大新闻在央视的播出,进一步调动了流域各省(区)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的积极性。目前,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获国家批复实施的专题新闻,已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备案,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可在第一时间播出。此外,还有水利亮点工程淤地坝、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坡改梯等重点新闻分别在新华网、人民日报(网)、广播新闻网、中新网等中央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并在黄河电视台播出相关新闻30多条。 回顾三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所取得的成效,基本经验是: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宣传协作机制,形成宣传联盟,落实责任,是搞好水保国策宣传教育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这是水利部水保司强力领导的结果,也是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水保部门高度重视的结果。 二是创新机制,加强协作。三年来的宣传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只有与专业宣传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行业内外各种媒介的作用,才能形成报道强势,不断提升宣传效果,使宣教行动实施方案得到切实落实。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队伍建设。各级主管部门加大对国策宣传教育的投入,加强各级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宣传激励机制,是搞好宣教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四是创新形式,提高宣传效果。组织主流媒体联合采访、创建黄河报生态周刊,都是实践证明的有效创新形式,不仅深受流域省(区)的普遍认同,而且有效提升了宣传的水平和效果。 虽然,黄河流域(片)三年的水保国策宣传教育成效是主要的,但也存在着省区之间、单位之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今后,我们将以三年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专项行动为新的起点,借助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强劲东风,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宣传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