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山西日报:淤地坝里种希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2-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淤地坝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创造出的一种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增产粮食、帮助群众致富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被群众形象地称为“粮囤子”“钱袋子”——
    “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如今在山西省像这样的富裕村庄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昔日的水土流失之地正变成山清水秀之乡,这得益于山西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的新进展,更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密不可分。
    山西省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3亿多吨。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区域内沟头延伸、沟道扩展,河道淤积,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淤地坝作为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中的一道重要防线,与其他水保措施相结合,通过 “拦、蓄、淤”的功能,能将洪水泥沙就地拦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形成坝地,使荒沟变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
    淤地坝在山西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从2003年启动实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以来,淤地坝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目前,山西省已建成淤地坝4万余座,共拦沙21亿吨,建成沟坝地10.5万公顷,年增产粮食6.3亿公斤,年增加降水利用量2700万立方米,年均补充地下水1.1亿立方米,同时,缓解了50万人口和13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昔日旱涝不断 今日水从人愿
    用“水贵如油”“十年九旱”来形容黄土高原的缺水毫不夸张,雨量时空分布的极度不均使这里无雨闹旱灾,有雨闹洪灾。淤地坝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其拦蓄地表径流、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有利因素,为缓解山区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顺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往前行,爬上高高的一个山梁后,一座20多米高的淤地坝和一汪清澈的湖水展现在眼前,汇集的泉水从淤地坝放水洞流淌下去,可滋润下游的千亩良田,这是中阳县的水土保持淤地坝项目——洪水沟骨干坝。沟底村村民翟侯年告诉记者,以前这条沟里的水经常冲掉村里的庄稼、土地,自从这座坝修好以后,再也没被冲过,走路也不用从沟里绕来绕去,一些旱地还可以浇上水。2007年底,承包了12亩坝地,2008年亩产达到587.4公斤,产值是坡地的5倍多。
    像中阳县这样的淤地坝建设典型,在山西省不胜枚举,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的沟沟壑壑,滋润着片片干渴的土地。
    右玉县高家堡乡东碾头村村民赵海宽说,筑坝前村民吃水在村西沟靠人担畜驮解决,担一次水需半个多小时,而且水少人多抢水事件时常发生,而且水质不达标,得病率很高。自从1988年修筑淤地坝后,村中两眼大口井重现生机,水位保持在4米左右。
    乡宁县通过建设淤地坝,全县10余处枯竭的水源恢复了生机,以坝代路解决了15个村农民的行路难问题,并发展淤地坝养殖水面300亩,昔日的干旱山区有了自己的水产品。
    昔日坐等救济 今日生活富足
    淤地坝不仅能拦泥、蓄水、缓洪,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淤地造田,而且淤出来的都是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淤地坝成了沟通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桥梁,把深山沟里的老百姓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洪流。
    据专家分析,坝地与坡耕地相比,土壤含水量高80%,土壤养分高30%以上,生产能力一般高出6倍以上,不仅可以种粮,也可以种菜种果,长期稳定地解决群众的生计问题。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这是临县老百姓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在该县殷唐沟流域,顺沟而上,处处可见的是一片片平展展的坝地。老农高青顺对记者说:“坝地聚土聚水又聚肥,每亩轻轻松松收500公斤,有的700多公斤,让我们逐步改变了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方式。”右玉县牛心乡东丁村村民丁福全讲到,自从1992年东丁村淤地坝受益后,他家承包了坝地10亩,退坡耕地45亩,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经济收入翻了番。近年来,家中购置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多种家用电器,全家生活迈上了新台阶。
    淤地坝不只改变了生活水平,更改变了山里人的思想观念。农民群众还从淤地坝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启发。平陆县油坊沟坝,利用大坝蓄水,兴建了一处提水电灌站,年供水60万立方米,解决了11个行政村1.68万人、1840头大牲畜饮水和267公顷农田灌溉,受益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元,基层水管站年创收20万元。
    昔日荒山秃岭 今日山清水秀
    淤地坝系工程建设,使水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水浇地面积的增加,使大量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河曲地处晋西北黄河东岸,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恶劣的生态环境一度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坝系建设,不但拦截了大量泥沙,使水土流失危害大大减轻,而且改善了当地生态条件。如今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黄河河曲段碧水蓝天,清波粼粼,河清海晏。
    “有水就有希望,有水就有绿洲”。中阳县洪水沟流域总面积23.87平方公里,均为水土流失面积,大力发展淤地坝后,在人口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稳定增加,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经测算,与1982年相比,农地面积减少333.3公顷,林草面积增加了1027.9公顷,植被度由16.8%增加到60%。既解决了林牧矛盾,保护了植被,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介绍,山西省黄河流域具有修筑淤地坝的天然优势,建坝潜力巨大,建坝技术成熟。全省沟长大于1公里的沟道有4万余条,今后尚可新建淤地坝4万余座。据初步估算,如果规划中的这些淤地坝付诸实施,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1万平方公里,可拦蓄泥沙70亿吨,同时,将为黄土高原的全面发展、黄河的岁岁安澜创造条件。
    来源:山西日报  记者 赵建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