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广网:甘肃坚持四十年兴修梯田不间断 小梯田构筑大产业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6-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9年6月12日 中国之声《新闻与报纸摘要》头条播出)
 
地处西部干旱带上的甘肃省,坚持40年不间断,建成山区梯田2800多万亩,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的目标。请听报道:《小梯田构筑大产业》,采制:中央台记者孟永辉、张磊。
  记者:各位听众,我现在是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坪村附近的半山腰上,放眼望去,从山底到山顶的一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当地农民正开着拖拉机忙着耕地。村民陈生宝说,原来这里都是连牛都站不稳的陡坡地,只要下大雨,地里的庄稼就跟着水一起流走:“坡度很大,原来种的时候就种小麦,豆子这些,水土流失以后,产量也不高,一亩就打上个几十斤”
  在甘肃6000多万亩耕地中,像这样“跑水、跑土、跑肥”的陡坡地有4600万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甘肃省开展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兴修梯田2800多万亩。甘肃省水保局局长尚桢说,梯田不仅蓄住了天上水、保住了地里墒,每年还能增产粮食150万吨,广种薄收的局面已经彻底改观:“经过测产实验,一亩地增产粮食40到100公斤。如果按照人均粮食400公斤算,这些增产的粮食可以满足400万人一年的吃饭。”
  为了让平整的梯田真正成为农民的“聚宝盆”,甘肃还结合各地实际,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平凉市静宁县高湾村,往日陡坡地里的“口粮田”已经被一棵棵苹果树所取代,村民王军:“梯田里栽的树又通风,光照好,苹果的质量好,下面卖两块钱,这个可以卖两块五、六,这一亩下来能卖到七八千元。”
  目前,甘肃省已经形成“梯田加马铃薯”、“梯田加林果”和“梯田立体农业”等多种特色产业模式,各种旱作农业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种植上,小小的梯田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